为使人民币更进一步走向世界,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对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政策演进和发展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从多方面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开展的策略及建议。
全球支付占比回升
《报告》指出,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出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保持持续增长;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比例继续提升;证券投资领域跨境结算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在全部跨境结算中占比继续提升;境外主体继续参与境内金融市场,外资持续流入境内债券和股票市场,全面取消了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同时伴随着20号胶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中心挂牌交易、“沪伦通”开通等,可投资品种不断丰富等特点。
数据显示,2019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08%,其中实收10.02万亿元,实付9.65万亿元。跨境人民币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比重为39.51%,人民币已连续9年为我国第二大国际收付货币。
李月敏/制图
《报告》指出,在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部分企业停工停产,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略有波动。但随着国内疫情缓解、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多家商业银行开辟“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回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实现了“双增长”。
2020年上半年,全国收付金额合计12.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33%,其中收入6.31万亿元,支出6.36万亿元,人民币跨境收付继续保持平衡。截至2020年6月末,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1.76%,落后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挑战:内因、外因并存
当下,全球格局处于动荡调整之中。《报告》指出,深化人民币国际化仍存挑战。
一方面,国际货币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等外部因素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等金融基础配套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缺乏针对性考核激励机制、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的创新和盈利能力不足以及缺少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等内部因素也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挑战。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着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供应不足和海外客户对人民币了解不充分等其他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中贡献显著。
《报告》认为,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顺应境外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和配置资产的需求增长,双向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密集推出一系列开放政策与措施,成果卓著,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