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在招商项目的不断加持下,厦门产业发展层次和

条评论

在招商项目的不断加持下,厦门产业发展层次和

台海网10月2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千年浪涌,潮涨风起。

乘着经济特区建设的东风,40年来,厦门打开大门搞建设,勇担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者。在一代代招商引资人的倾情奋斗中,封闭的海防小城积极主动敞开胸怀,同各国携手并肩,与全球同频共振,与世界交融发展。

众流合注,霈为大川。从短缺型经济到高质量发展,开放如同特区建设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通关密码,打开一条快速崛起之路。截至2019年底,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厦投资,DELL、通用电气等六十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厦投资百余个项目,全市约70%的工业产值、60%的经济增长、40%的进出口由外资企业创造。

如今,东风正劲,厦门奏响“抓招商促发展”最强音,一边在开放拥抱世界中为高质量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一边在与全球交融互动中分享改革发展红利,以务实高效的实际行动,挥写深层次、全方位的开放篇章。

摸石头过河

立愚公志聚力解难题

“特区成立之初,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头一回听说招商引资这个词。”曾任厦门市外商投资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黄清泉,是特区建设的亲历者。回想建设之初,厦门家底薄,基础设施差,招商引资怎么招,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当年,海外的华人华侨一听说祖国在搞经济特区,都跃跃欲试,希望回到祖国有一番作为。”黄清泉告诉记者,当年祖籍福建、远在印尼的陈应登无意中从朋友口中得知祖国改革开放的动态,便立马抛弃了投资新加坡的打算,回到了厦门,投资办起了第一家外企——印华地砖厂。

面对首个前来投资的外商企业,遇到的难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大家都很有热情和干劲,愚公移山一般逐一突破解决。黄清泉说,当时工厂生产要用电,就建立变电站;销售市场在海外,需要与客户联络,电话专线就一路从思明架起联通到湖里,并有专人负责转机拨号工作;处处都是泥巴路,运输成了大问题,就加紧修建道路,让车辆可以从厂区直通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