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批被各种鸡汤、各种励志学喂撑的年轻人吗?
还记得那批被各种校园贷、消费贷连环套路的年轻人吗?
当年的那批年轻人从坑里爬出来了,但这还没完。
他们只不过是从一个坑转到另一个坑罢了。
社会的毒打是不会漏过任何一位社会人的,也恰好印证了那句话,当你以为你站在山顶时,其实你的头上还有星空。
你经历过各种励志学、多种消费贷,你自认为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质,你不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你开始一心挣钱,并为实现本金的保值以及快速增长而购买那些观念里收益高、风险低的基金,结果在近期的时间内你最后还是惨遭社会的毒打,而且是自己送上门、心甘情愿的那种。
那么为何遭到毒打,为何基金如此火爆,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人蜂拥而至,基金真的是高收益、低风险的吗?
1、蜂拥购买基金的新生代
焦虑,现在的新生代年轻群体太焦虑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得越多就越是焦虑。这个焦虑的重心便是钱、是物质。
恋爱需要物质基础吗?要的不低;
房价高吗?真的不低;
生活消费高吗?还真挺高;
工资高吗?大部分人真的不咋高,还996、007。
那么现今的90后群体富有吗?两极分化,90后群体是最富有的但也是最穷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计划生育,最富有的那批90后主要分布在城市中,他们的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也就是这批90后在未来继承的至少是3套城市房产。而最贫穷的那批90后主要来自于乡镇地区,他们父母不能够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他们得自己拼、自己挣,而这部分的人数恰恰是最多的。
很庆幸,当今大部分的年轻人都知道拿“死工资”是很难有出路的,要想实现财富自由的目标得靠工资、副业、钱生钱。而正是在这几年期间,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整个国家金融市场的环境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基金整体的收益率也在不断爬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基金成功地吸引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在这其中就包括着渴望实现财富稳定大幅增长的90后新生代。
但就在2021年春节年后,A股市场中以抱团为主的基金迎来暴跌,基民们惨遭“血屠”,年轻人再次接受社会的毒打,网络上顿时充斥着血亏、天台等话题。那么购买基金有错吗?接下来我们主要从基金的风险方面谈起。
2、基金的风险不一定比股票风险低
基金有着各种各样的类型,例如指数型、货币型、股票型、债券型、主动型等等,不同的基金类型对应着不同的风险和收益。而现今爆红的基金,比如蔡总的、坤坤的,他们操手的基本上是股票型和主动型,本质上这种类型基金和你自己炒股相比,他就是盘子大、负责人更专业等区别。
那么这种盘子大、负责人更专业,其收益就越高、风险就越低吗?
首先,盘子大不一定是好的,因为船大难掉头呀。
其次虽说该基金类型的负责人是专业的,但他们旗下的基金大多又是抱团型的,也就是抱在一起梭哈几只优质股,比如茅台,其股价最高达到2600多元,市值3万多亿,而我们的宇宙行市值才不到2万亿市值。那么既然是抱团,他们肯定就要面临着蛋糕如何分配的问题,那么大的盘子,他们总不可能做到在股价高点一起撤退吧,就好比搭人梯翻墙,总要有人在最下面当梯子,最后如果没有资金接盘,那就只能是雪崩了。
所以,不能够盲目地就认为基金的风险就是低,高收益对应的终究是高风险。
3、基金自己是怎么赚钱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相比于西方金融市场中那些“又老又丑”的基金经理,在我国频繁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基金经理或者是那些首发基金的宣传海报上,男的帅气、年轻以及高学历;女的漂亮、年轻以及高学历,似乎大多与颜值、高学历等名词分不开。
这就要谈到现今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形态了,很多人一看,哇塞!学历又高长得又这么好看,他赚钱的能力应该不错吧,梭哈!全部梭哈!这样的话你可能就要遭受新一轮的社会毒打了。
中国基金的最终目的就是做大规模,把基金规模做起来,做到几百亿、上千亿,规模越大赚得越多,他们的利润来源主要就是收取管理费,只要你进场就收取。所以说不管你赚没赚到钱,基金肯定是赚的。
因此网络流量对于基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基金一旦在一定时间内有很好的收益率,那么我的名气肯定会扩大,在这个全民网络时代中名气一旦扩大我就大概率能够出圈,认识我的人会越来越多,买我基金的人自然不会少,我基金的规模何愁不能扩大!因此我只要不断地梭哈,赢了吃肉,输了就少赚点,大不了再换一个基金经理、再发一只新基金呗!
4、为什么买基金
在现在的环境下,很多人渐渐忘记了自己购买基金时的初心,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买基金。
时间不够,不能把时间天天花在股市上去做各种研究;
能力不够,自己终究不是专业的;
心态不行,自己炒股容易焦虑,一旦焦虑就会犯错;
希望财富在保值的同时实现正增长,在跑赢通胀的基础上赚它几个点就好。
因此,基金是用来等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当然,选择一个好的基金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第一步。
那什么是好的基金?因人而异!
基金的类型有那么多,按照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按照你的心态、按照你的性格去选择的基金才是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