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南非、巴西特派记者 李滢嫣 李晓骁 ●李 海
在全球低碳转型压力日益加大的现实面前,世界多国纷纷加码发展绿色能源。其中,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最近被频繁提起。近日,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纷纷宣布建设海上风能发电站的计划。鉴于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和风机制造均位居世界前列,不妨试着发掘这股“东风”背后的商机。
白宫近日表示,美国计划大力发展海上风能,到2030年将部署30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可以为1000万户家庭供电,并减少78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拜登政府将为海上风能项目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公共资金。英国《金融时报》称,近年来,美国海上风电行业一直难以起飞,而欧洲在风电建设方面经历了一场热潮。拜登总统誓言加快该行业发展。
无独有偶,日本风力发电集团、东京燃气公司与一家新加坡新能源企业,将在茨城县附近海域建设一座159.6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站,计划于2024年开工。该项目旨在支持日本2050年实现碳中和以及5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作为全球最早发展海上风电的地区,欧洲的海上风电市场也在稳步增长,预计到2050年安装体量将达到现在的二至三倍。
除了发达国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可低估的风力潜能。巴西是拥有优质风能资源国家,平均风力系数是中国的2倍。巴西风能协会主席埃尔比亚·甘努姆日前表示,该国风能增长显著。过去10年,巴西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从不到1吉瓦增加至2021年初的18吉瓦,预计到2024年风电装机容量有望增至28吉瓦甚至更高。
与此同时,中国的风能尤其是海上风能市场也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在近日发布的《2019年全球海上风能报告》中称,2019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一。该理事会发布的另一报告则显示,2019年全球风机制造商前十五强中,有八家中国企业。
面对巨大的海上风能市场,中国企业纷纷摩拳擦掌。这其中不乏中国老牌能源企业的身影。资料显示,中海油目前已经有两个海上风电项目获得开发权。此外,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已进入风电市场,将来不排除涉足海上风电领域。中国国资参与的上市公司,像龙源电力、金风科技等企业,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表现同样十分亮眼。龙源电力主攻国内市场,承建了国内多个海上风力发电站的建设任务。金风科技作为风电设备的主要供应方,不但为国内项目提供设备,还将设备出口海外。去年9月,金风的设备首次进入越南市场,为越南第一批海上风电项目提供设备。
龙源电力海外公司总经理陈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投资海外项目,前期考察和调研非常重要。他回忆称,2016年,龙源派出工作组赴加纳考察。工作组克服高温、疟疾、黄热病等困难,驱车700余公里,深入该国内陆山区完成初步调研。这对后来电站选址起到了关键作用。投资海上风电项目,同样需要如此。
负责金风公司非洲区业务的经理周建青则提醒说,全球多家跨国企业都已布局国际风电市场,中国风电企业将面临他们的竞争。中企要尊重当地的政策法规,强化契约精神。另外,中企进入国际风电市场的最大挑战是商业环境的不同。本地企业在当地市场仍是占主导,中企最好以收购或签署并网协议的方式进入。
“其实中国国内市场尚未饱和,中企可以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下,再对国际市场进行逐步探索。”金风科技集团品牌公关部主管刘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于能否进入欧美日市场,她认为,目前欧美海上风电市场比较认可欧洲品牌,比如西门子,日本在设备制造方面本来就存在优势。而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五六年时间的培育期。根据近几年的国际形势,她建议,海上风电设备出海不妨先从东南亚或“一带一路”海上沿线国家做起,待时机成熟时,再进入欧美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