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虫创意
进一步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新常态
文/管涛
发于2021.6.14总第999期《中国新闻周刊》
去年6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震荡走高,到今年5月已持续整一年时间。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升值新周期之说应运而生。特别是近期人民币加速升值,“升值论”更是甚嚣尘上,一时间,搞得市场尤其是外贸企业人心惶惶。
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和相关部委密集发声,重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政策不变。5月27日,央行更是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再次发声,指出未来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也可能贬,不论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提示各方要避免被预测结论所误导,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都不要赌人民币升贬值去“炒汇”。
其实,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讲过,他做了半个世纪的汇率预测,终于明白对汇率问题要树立强烈的谦卑心态。而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也说过,即便事后来解释日元、美元、欧元汇率的变化,也发现始终是个很困难的任务。
大师们的上述观点确实是解开汇率之谜的“密码”。因此,研究汇率问题的正确“姿势”,应该是逻辑比结论更重要。因为影响汇率升贬值的因素同时存在,只是不同时期,不同影响因素占主导。如果我们先入为主地先有观点再找论据,通常会选择性地忽视另一方面的不利信息,进而容易导致误判。
特别是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因此,研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就不能只讲中国的事情,还要研究美国及美国以外的事情,甚至还要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而我们对海外情况天然存在信息劣势,同时不用说对于经济问题了解不够全面,对于非经济问题恐怕更是个“门外汉”。
只要分析汇率的逻辑对了,就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很多风险,把握一定的机会。如去年6月初,当上月底人民币汇率刚创下十二年来新低之际,笔者指出,这是受到消息面利空的影响,下半年中国经济基本面利好的支撑作用将逐步显现。再如今年初,面对市场极度看涨人民币的情绪,笔者又表示,上年利多人民币的因素,在不同情形下,今年可能会发生动态演变。两次均准确预测了汇率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变动趋势。
其实,这只是根据影响汇率升贬值的因素此消彼长,讲出了没有只跌不涨或只涨不跌的货币的基本逻辑。只要预见的场景出现,那么汇率就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政府还是市场,预案比预测更重要,即在承认汇率测不准的同时,做好应对预案,有备无患。
目前,不少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感到焦虑或迷茫,这是可以理解的。事实表明,今天的企业,如果不重视汇率波动的风险,那么很可能主业做得再好也不赚钱甚至赔钱。企业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赚认知范围内的钱。也就是按照政府提倡的,企业应该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管理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从而在开放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