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05年,江苏富豪严介和,一年暴涨110亿身价,位居全国富豪榜第2位,仅次于李嘉诚。
就在大家还在好奇严介和到底是何许人的时候,严介和公开发言:“赶超李嘉诚,成为全国首富。”
口出“狂言”的严介和,转头投资220亿扬言要推到700座山,打造“兰州新城”。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的,立志当首富、扬言推到700座山的严介和,他做到了吗?
他又是凭什么,胆敢屡次口出“狂言”呢?
1、
1960年,严介和出生在江苏淮安书香门第,在家中排行老九。
严介和祖上代代都是当地的教书先生,只是传到他父亲这一代之后,声望已经有些没落了。
尤其是在严介和6岁的那年,父亲因为一场变故失去了营生,举家只能搬到农村来生活。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严介和一家穷得叮当响,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按照严介和自己的话来说:“当时家里没有一块布,只能穿稻草编的鞋,天气好的时候还凑合,一赶上下雪、下雨,那草鞋就完全泡烂了,只能光着脚跑回家。”
这种难以想象的艰苦日子,严介和一家整整持续了十年。
直到1977年,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无数学子涌入考场。
严介和抓住机会重返学堂,想要以知识改变命运。
不过高考,严介和是没打算去竞争了,从1977年开始一直到1980年,高考的录取率是肉眼可见的低。
即便是1978年扩招了一批之后,录取率也不过才7%而已。
正是因此,严介和果断放弃这微乎其微的高考,选择退而求其次考师专。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严家世世代代都是教书先生,严介和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二是因为此时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人们普遍渴望受教育的心里,让老师这个职业变得既吃香,又受人尊敬。
不得不说,严介和的选择是明智的。
严介和通过家学传承以及这些年的自学,顺利考入师专,毕业后回到家乡淮安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此时的淮安,还远没有之后“苏北经济中心”的风采,也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
严介和凭借每月几十块的收入,倒也算是逍遥自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张云芹的女子出现在他的世界里。
也正是因为张云芹的出现,才让严介和重新找回奋斗的理由。
2、
张云芹比严介和小三岁,商人世家出身,祖辈世代都依靠经商为生。
自幼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张云芹,从小便展现出不俗的经商天赋。
但是张云芹的父亲对此却并不满意。
她父亲这辈子吃尽了没文化的亏,不希望女儿也跟着走自己的老路子,所以早早便将张云芹送往学校读书。
而这所学校,恰恰也就是严介和任教的那所中学。
或许是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也或许是因为严介和太过优秀。
总之张云芹再见到严介和第一眼起,便对他产生了好感。
在毕业之后,张云芹没有了心理负担,更是对严介和展开了追求。
一来二去,严介和与张云芹便走到了一起,在1982年正式成婚。
结婚之后,两人的开销一下子就大了起来,不过此时,凭借严介和的工资倒还是能够勉强顾得住。
等到了1986年,两人的孩子严昊出生之后,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就变得困难了起来。
严介和、张云芹两人意识到,如果不搞点额外收入的话,那么家里很快就会入不敷出。
时间就在两人的愁容中来到1987年。
这一年国内商业环境再次发生变化,原本就轰轰烈烈的“下海潮”更加火热。
江苏作为有名的鱼米之乡,也有不少手艺人开办家庭作坊,收入非常可观。
严介和、张云芹看到后也颇为心动,商量之后便在家支棱起来一个制作凉席的小作坊。
淮安号称“运河之都”,水域自是相当的多,河流有淮河、长江,湖泊也有高邮湖、洪泽湖。
在这种环境下,淮安的湿气怎么可能不严重。
城里还稍微好一些,到一些农村里,那屋子就和被水泡过的一样。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淮安农村几乎看不到床垫的存在,基本上都是一个木板铺上单子,甚至有时候连单子都省去了。
但这样就面临换洗的问题,总不能每次把床板拆下来洗吧。
暂且不说这样得多累,这木头被水泡几次之后还不得烂掉吗?
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严介和、张云芹做出来凉席,既凉快也方便清洗,在淮安根本就不愁没有市场。
这笔生意,让严介和赚到了第一笔资金,大大缓解了家庭财政压力。
自此之后,严介和就干脆辞去老师的工作,开始了“下海经商”之路。
后来严介和在谈及这段经历的时候,曾苦笑道:“哪里有什么‘下海’,我看‘跳海’还差不多。”
辞职经商无疑是一条自断后路的行为,要么成功,要么只能露宿街头。
如果不是被逼到没有办法,想来严介和也不会做出这个决定。
在开始的时候,一无所长的严介和过得并不如意,常常要靠打零工才能过活。
后来有一家水泥厂经营不善,急需一位有学识、有经验的人来担任厂长,严介和抓住机会前去应聘。
别看大严介和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关的经验,但是他凭借过人的学识、以及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说服所有人,竞选成功。
之后在严介和凭借敢想敢做的作风、以及妻子张云芹在身后出谋划策,仅仅一个季度,就让这家濒临倒闭的水泥厂转亏为盈。
尝到甜头的严介和如法炮制,前后接管过七家工厂、公司,无一例外都让这些企业转亏为盈。
短短时间内,就为自己积累了十多万启动资金。
当然,这些公司、工厂都只是由严介和管理,而并非归他所有,换作现在的话,他的身份就跟现在的CEO差不多。
但严介和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的是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1992年,国内商业环境发生变化,陈东升为首“92派”高学历知识分子,纷纷响应各地号召,选择放弃“铁饭碗”办实业。
严介和虽然不算高学历知识分子,但也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将自己这些年积攒的12万全部拿出来,在淮安成立了“引江”。
“引江”虽然是建筑公司,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盖楼,反而是倾向于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但这种工程往往竞争压力也大,以严介和的财力来说,很难与那些大厂竞争。
为了提高“引江”的竞争力,严介和只能不断压榨自己的收益,以换取更多的机会。
有一次南京绕城公路其中三个涵洞招标,严介和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往返南京11次,最终才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拿下这个项目。
回来之后,负责设计的人一算,这个项目最后不但赚不了钱,弄不好还得亏5万。
对此严介和一点也不在意,他心里清楚,如果不亏钱的话,这个项目也不会轮到他。
严介和想了想之后对手底下的人说:“反正都是要亏钱,那么亏5万不如干脆亏8万!”
严介和大手一挥,将施工所用的材料都换成更加优质的,工人的待遇也进一步提高。
如此一来,原本预计140天才能完成的工程,严介和短短70天就完成了,还质量更是以全优通过了质检。
此举,彻底让严介和在业内打响了名声。
也正是因为对严介和的肯定,招标方才将南京绕城公路全线工程都交给了严介和来建设。
单单是这一个项目,就让严介和赚到了860万。
回头再看严介和“亏5万不如亏8万”豪言壮志,无疑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典范营销策略。
3、
1995年,有了大笔资金入账的严介和,不再满足于江苏市场,反而将目光投放到更广阔的舞台上。
此时有一家日本投资商主动找到严介和,要求在三个月内,将17.5公里外一处68万立方米的土方进行回填。
而且日商要求非常苛刻:“提前完成无奖励,每延误一天扣掉标价的1%。”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不就是刁难人吗,这日商恐怕压根就没有与“引江”合作的打算。
底下人纷纷劝严介和拒绝。
但严介和却并不同意:“他越是刁难,我们就越是要证明给他看!”
严介和欣然同意日商的要求,他第一时间调来280辆自卸车一字排开,绵延17.5公里,人歇车不歇,昼夜兼程。
终于在第87天的时候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彻底征服了日商。
至此之后,但凡是大型土方工程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严介和的“引江”,只有在“引江”没有时间的时候,招标商才会考虑其他公司。
进过此役之后,严介和已经彻底打通了国内外市场,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建筑行业第一私企。
自觉时机成熟的严介和“引江入海”,1995年在江苏省正式成立了“太平洋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工程”也是全球第一家建筑行业的私企。
而这也是严介和“狂”的开端。
严介和认为,随着公司越发壮大,以前公司的那些老人已经有些跟不上了。
任由此发展下去的话,便会出现公司人员构成陈旧,职工晋升渠道闭塞等问题。
但是这些老人,都是曾经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严介和内心也不愿意“过河拆桥”。
为此,严介和斥巨资从外部请来培训老师,对公司已有员工进行系统培训。
另一方面,严介和也将目光投放在那些高学历人才身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太平洋”一系列诱人待遇,吸引了数以百计的优青年才俊。
这些人后来或是成为了骨干技术人才,或是成长为中层领导,皆为“太平洋”中坚力量。
正是靠着这两手抓、重视人才培养的决策,严介和在短时间内完善了“太平洋”的内部素质,解决了发展之路上最后阻碍。
至此,严介和也可以安心开始自己的扩张之路。
1996年,“太平洋”正式集团化,光是旗下掌握独立法人省级公司,就多达9个。
而集团成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宿迁洪泽湖路。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但此时宿迁刚刚开始建设,个地方都需要花钱,实在是拿不出多少余钱修路。
严介和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当即拍板由“太平洋”垫资5000万,为宿迁市量身打造了这条洪泽湖路。
也正是在这条路修成之后,宿迁才得以开始崛起之路,成为日后长三角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严介和这次的举动看似又是“赔本赚吆喝”,但其实与先前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这5000万只是垫付,以宿迁的潜力来说,很快就可以支付。
而且加速了宿迁的发展之后,对于严介和本身来说也是有巨大的裨益。
一个城市想要发展建设,单单靠一两条路是不够看的,各种高速、桥梁、铁路日后都得完善。
这些才是严介和真正能够赚钱的项目。
但如果宿迁没有发展缓慢的话,那么必定拿不出来钱搞这些道路建设。
严介和帮助宿迁加快发展速度,其实也是在帮自己尽早拿到这些项目。
而且凭借着此时“雪中送炭”的情谊,日后在同价格下,严介和拿到这些项目的几率也大些。
这就和现在网购给送到家差不多。
也正是凭借这种模式,严介和从1996年到1999年的三年间,便陆续参与修建了汾灌高速、江阴大桥、南京地铁等9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工程。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个套路可谓被严介和玩得明明白白。
到了2002,公司名称再度变更为“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这预示着严介和正式迈上了全国这个大舞台上。
2004年,严介和再次调整调整产业结果,形成以工程、工业、投资三大板块并行的格局。
到了2005年,严介和身价直接从15亿,飙升到125亿,一跃成为江苏首富,登上国内富豪榜地2位。
而此时的全国首富,正是如日中天的李嘉诚。
从当年的“教书先生”到如今的中国第二富豪,严介和只用了短短的18年。
“春风得意马蹄疾”,如今不过才45岁的严介和,也开启了自己的“狂人”本质。
4、
2006年,严介和扬言要赶超李嘉诚,成为国内实至名归的首富。
为此,他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
然而严介和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太平洋”遭受了罕见的媒体风暴。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银行前来收贷,导致“太平洋”又引发了资金链断裂。
严介和为了平息众怒,在2007年宣布退出“太平洋”董事局。
不过,这却不代表严介和放弃了“太平洋”。
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幕后多年妻子张云芹,突然高调加入“太平洋”,主管监事会,并将财务工作握在手中。
可以说,张云芹就是严介和此时推出来的话事人。
甚至为了增加妻子张云芹在公司的威望,严介和将自己所持有的“太平洋”股份,全部转让到张云芹名下。
而严介和自己也没有闲着,转头又成立了“华佗论箭”、“郑和舰队”。
甚至在2012年的时候,严介和还主持了“兰州新城”第一期建造。
“兰州新城”地处山区,想要建成首先需要推到700座土山,为此严介和直接投资220亿,扬言负责荡平这700座土山。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期工程,“兰州新城”如果想要彻底建成,那么后续至少还要投入550亿。
可见这个项目规模之大。
到了2013年,严介和又将“苏商资本”、“苏商建设”重组,成立了“苏商集团”。
至此,“太平洋”、“华佗论箭”、“苏商集团”正式集结完成。
这也标志着严介和的“苏太华系”正式登场。
到如今,严介和已经坐拥3000多座工业园区,光是2020年一年的营收,就高达6738亿。
至于严介和到底如今到底又多少钱,这个外界没有系统统计,不过单单是继承“太平洋”的儿子严昊,就已经有了拥有了1550亿的财富。
严介和的身价可见一斑。
很多人都说严介和狂,其实这点也没错。
从他胆敢标榜李嘉诚、骂许家印“骗子”、炮轰王石“顽固”这些点都能够看出一二。
只能说“狂人”之名绝不虚传。
但与之相对应的,严介和的经商特点却一直都是奉行着“吃亏是福”。
不管是创业之初的主动亏8万,还是之后垫付5000万修洪泽湖路,甚至是最后的220亿推平700座山。
无不在体现严介和“预先取之,必先与之”的经营理念。
嘴上怼谁都不虚,行动中却处处为人考虑,这才是真实的严介和。
出生“夫子之家”,全凭一股“书生意气”的傲骨行事,即便被称为“狂人”,也难掩严介和一身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