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安徽连续多年增幅排在全国前列,未来有望超过上海,跻身全国十强省份行列

条评论

安徽连续多年增幅排在全国前列,未来有望超过上海,跻身全国十强省份行列

安徽位于我国中东部,2021年GDP42959亿,排在全国第11位。但是安徽作为一个省份的历史并不太长,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清朝初年,安徽从江南省中分出,以安庆和徽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安徽,因是古皖国的旧址,所以简称“皖”。

 

安徽地理条件比较优越,是西部地区与长三角联系的纽带,境内有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将全省自然分为三部分。

淮北地区是平原,江淮之间水系纵横、丘陵起伏,皖南地区山川秀美。长江在安徽境内有416公里,淮河有430公里,境内湖泊众多,800平方公里的巢湖,是全国第5大淡水湖。

安徽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是我国人口较多的省份。

安徽共辖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其中省会位于合肥市。

安徽原本是个农业大省,这几年随着长三角工业经济的崛起,安徽也积极融入到长三角之中,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连续多年增幅排在全国前列,未来有望超过上海,跻身全国十强省份行列。

长三角的目标是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安徽各城市如何才能积极融入其中,为长三角的发展贡献安徽力量呢?唯有提高各城市的实力,扩大城区规模,最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为此,安徽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将建1个特大城市、1个Ⅰ型大城市、12个Ⅱ型大城市,下面就来看看哪些城市能上榜呢?

 

1个特大城市:合肥。合肥原本不是安徽的省会,建国初期才从安庆迁移至合肥,跟郑州、石家庄一样,合肥也是一座后起的城市。

原本合肥的规模并不大,但是随着安徽连续多年经济保持高增长,合肥的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张。

不过在2021年国家公布的14个特大城市名单中,合肥并不在其中。这里面还闹了一次乌龙事件,就是在国家名单公布之前,合肥官宣称自己的城区人口超过500万,跻身特大城市的行列。

结果国家名单公布之后,合肥并未入围,还就此提出异议,后来才知道合肥的统计口径错误。不过经修订之后,合肥的城区人口距离特大城市也只差几万人。

按理说,经过一年的增长,合肥已经达到了特大城市规模。不过有了上次的自封特大城市事件后,合肥也低调了很多。

不管如何,合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安徽底子本来就不厚,再加上合肥并不是老牌省会城市,而且合肥的定位也不高,并不是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这对于城市扩张来说,都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其实特大城市对于合肥来说,并不是最终目标,合肥已经提出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长三角西翼的中心城市,这就需要合肥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

 

1个Ⅰ型大城市:芜湖。在中西部省份,提出要建成Ⅰ型大城市的并不多,毕竟苏州目前也只是Ⅰ型大城市。

不过芜湖在安徽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是唯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还有一个特点,是一座位于长江南岸的城市。

合肥并不临江,后来为了临江拆分了巢湖,但是市区距离长江依然很远。芜湖则是正儿八经的临江城市,位于长江南岸的好处就在于与长三角的联系更加便捷,没有长江的阻隔。

芜湖有着重要的港口功能,在历史上就一直是以工商业发达而著称,如今也是安徽第二强的地市。

芜湖的城市基础比较好、公共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工业很强,这些都是建成Ⅰ型大城市的重要支撑。

不过芜湖有一个指标并不是太理想,就是常住人口太少,只有364万,在安徽排第8位,这是芜湖最大的短板。因为Ⅰ型大城市的城区人口就要达到300万,这样芜湖全市都将城市化,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

 

12个Ⅱ型大城市:蚌埠、马鞍山、铜陵、宣城、滁州、阜阳、六安、亳州、淮南、淮北、安庆、宿州。

这里面实力比较强的是阜阳,也争取过副中心城市,不过暂未成功。还有蚌埠、淮南都已经是大城市规模了。

铜陵、宣城、亳州,这3个地级市距离门槛比较远,首先是经济总量不高,其次是现有城区规模不大,建成大城市难度比较大。

剩余的6个城市,目前基本已经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冲刺一下建成大城市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安徽一共有16个地级市,建成1个特大城市、1个Ⅰ型大城市、12个Ⅱ型大城市,就是说还有2个地级市落选,这就是黄山和池州。

 

黄山是一座知名的旅游城市,这种地方一般GDP都不会太高,以第三产业为主,环境比较优美,但是缺乏工业支撑,聚集人口难度就很大。

池州规模太小,总人口只有130余万,目前还是小城市规模,GDP也刚过千亿。

所以池州和黄山,只能继续维持小城市的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