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国金融生活中发生了两件令全社会奇怪的金融现象,那就是在银行大额定期存单利率下调的情况下,银行大额存单的发行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而与同时,民众购买银行大额定期存单的热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升温,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现象,银行与民众之间出现的“一增一减”现象实在让人有点费解。
有事实为证,继今年9月份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后,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也开始下调,已进入3.0时代。六大国有银行的3年期限、20万元起点的大额存单利率已经在3%左右,甚至有的已经低于3%;其他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虽然略高于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但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也大都在3.25%--3.3%范围内,部分城商行大额存单利率则在3.25%--3.4%范围内。
从一般金融逻辑看,大额定期存单利率下降,就商业银行来说应该是皆大欢迎的喜事和利好之事,因为大额定期存款在银行定期存款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利率下降意味着负债端的筹资成本也大幅下降,对银行经营成本下降以及调低实体企业的贷款利率都是有利的。按道理,银行应该是摊开了发行大额定期存单满足存款人最大化需求才是重要目标;或者担心民众将大额定期存单到期取走导致存款大幅下滑,应尽可能加大发行规模,然而事实上商业银行并没有这么做,既不担忧大额定期存会下降会导致存款下降,也不去积极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去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反而是减少大额定期存单的发行量,人为缩减大额定期存单规模。一些银行大额存单已经连续两三个月没有额度,需要等通知,目前没有释放计划,更人为加剧了大额定期存单供给的短缺。
就民众来说,大额定期存单利率下调应该是利空消息,从一般经济学常识看,民众可能会将到期的大额定期存单取走用于其他投资或消费,因为利率下调使得收益下降,再守住大额定期存单不放是不划算的理财方式;但这种现象不仅没有发生,反而民众有如滋生“老鼠爱大米”的味道,对银行大额定期存款趋之若鹜,爱不释手,几乎到了抢购的程度,每每银行推出一宗大额定期存单发行便被认购一空;甚至在网上都很难抢到手,导致银行大额定期存单严重的供不应求。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且这两种奇怪的金融现象到底折射出了哪些社会经济和金融问题?
从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实际以及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看,至少有两方面原因导致这种怪现象发生。
一方面,当前银行资金比较充裕,为了减轻负债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加上优质信贷项目不好找,有人为去负债规模的意图,事实也包含着一种无奈。据央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银行大额存单发行量分别为9.23万亿元、12万亿元、9.7万亿元和11.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银行发行大额存单的总量已经达到7.5万亿元。
但大额定期存单由于利率高推高了银行负债成本,也使得支持实体企业的利率下调难度加大。加上国内外经济形势低迷,实体企业经营不景气,不少银行大量信贷资金找不到适合的项目,增加了资金闲置程度,还需要支付高昂的存款利息,于是趁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之机,商业银行不仅抓紧将大额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也控制和限制了银行大额存单的发行规模,减少了市场银行大额存单的供应量。而且,疫情以来,我国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通过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其他非对称降准、降息方式,向市场释放了巨额流动性,这些资金因为缺乏优质信贷投资项目,不少滞留在商业银行体系里,也造成了事实上的“资金富余”,也让商业银行有底气减少大额定期存单发行规模和降低大额定期存单在整个银行负债端的比例。
另一方面,目前民众投资理财渠道还是单一而狭窄,除了银行存款几乎没有风险之外,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以及股市、期货等投资理财方式都存在较大风险,大量回流到民众手中的钱只有购买银行大额定期存单,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
由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处在事实上的“衰退”状态,让民众投资陷入了事实上的“资产荒”泥潭: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受到控制,大量炒房资金集聚到炒房者手中,需要寻找投资出路;股市投资价值下降,加上股市波动不定,亏损风险加大,一些股民从股市抽逃资金需要找到投资出口;银行理财投资收益下降,且打破“刚兑”还有可能出现亏本,让不甘心的民众只能将手头的余钱瞄向银行大额定期存单;购买政府发行的国债、企业发行的债券不仅投资时间长,且收益也较低,并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少民众不敢涉足其中也只能将资金用于购买银行大额定期存单;而银行大额存单属“无风险”投资产品就更加受到民众青睐。
出现这种怪现象可能折射的经济金融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需要对相关金融政策加以引导和调整,以消除目前存在的这两种金融怪现象。
一方面,出现这两种怪现象并非好事,对银行和存款人来说都会带来一定的损害。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因为筹资能力强且拥有巨额的企事业单位存款,他们不愁资金来源,但大额定期存单发行规模减少之后,银行的负债规模有可能会收缩,虽然可能负债成本会下降、盈利能力也会增强,但由于大额定期存单发行规模减少并不能有效将社会融资成本降低的收益传递给实体企业,实体企业融资贵也有可能更加难解。
同时,大额定期存单利率普遍下降尤其是大型银行对大额定期存单发行态度的转变,也难免会对中小银行带来不利冲击,使得中小银行吸储的难度加大,对于存款人而言,由于大额定期存单发行额度减少、购买难度加大,也会让不少民众将手中的余钱、闲钱投向其他风险较大投资理财领域,参与非法集资以及高利贷等活动有可能趁势复活,有可能让广大民众面临更多的金融投资风险,对整个社会稳定带来不利。
另一方面,对整个经济复苏来说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主要是银行对实体企业的支持能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从供给端来看,存款利率下调,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管理成本降低,提高大额存单发行规模,将有助于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奠定基础。但如果减少大额定期存单发行规模,使得负债规模下降,信贷资金的调配能力也跟着降低,这无疑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提高,对实体企业信贷投放的力度有可难会减弱,实体企业的融资难困局可能短期内也更加难破。
而要破除目前金融生活中这两种怪象,还是对商业银行在负债管理上进行积极引导,让商业银行树立不宜过度降低负债端成本的经营思想,更加充分发挥大额存单特点,增强主动负债意识,合理安排资产分配,避免流动性错配以及负债成本盲目拉高等问题,使金融机构能够有更多让利于实体企业的空间;尤其,更要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等方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监管,保持存款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推动银行理性吸收存款并降低负债成本。同时,虑到中小银行负债吸储难度大、成本高,在存款并轨过程中,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中小银行采取更大的利率浮动幅度,以保证大额定期存单对民众购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