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热爱冒险的人来说,日复一日安稳的生活简直就是煎熬。
徐新就是这样的人,她曾是福布斯评选“中国顶级投资人”中的唯一的女性。
在2005年时徐新创办名叫“今日资本”的金融机构,风头正盛时的徐新曾和熊晓鸽、沈南鹏和张磊等优秀投资人齐名。
在1999年时,徐新帮丁磊投资了网易公司,在2006年底,徐新看中刘强东的潜能投资了京东,她也成为了丁磊和刘强东的伯乐。
徐新虽然还不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曾投资的公司却人尽皆知,其中包括有三只松鼠、知乎、赶集网、唯品会和聚美优品。
徐新并不是一个规行矩步的人,相比企业的潜能,她更看中企业家的能力和行业的走势。
在2014年时,徐新在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为校友们的祝词,讲述了她在人生中三次重要选择,和一些给即将毕业的毕业生的忠告和经验。
徐新曾说道“人生是在自己的手中紧握,而人生是由许多重要的抉择的组成”。那徐新人生中面临过什么重大选择呢?她传奇的投资人生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选择组成自己的命运
徐新出生于重庆,从小就是个活波调皮的孩子,在初中时更是经常逃课去河边摸鱼。
徐新面对人生第一次选择就在初中,当时徐新就读的学校是汽车厂办的学校。
学校教学质量极差,每年的升学率都为零,当时徐新面对着三个选项。
一是努力考上高中,二是读中专,虽然也能上大学但学习氛围差前途渺茫,三是读技校,毕业后还会包分配工作。
当时的班级中接近有五十个人,徐新的排名经常是中等,大约在25-30名左右,考上高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时徐新的三个玩伴都选择读了技校,但徐新并不想,她想拼搏一下争取上个高中。
徐新的妈妈很是疑惑便问道“你为什么不选择技校,毕业后工作包分配,每个月还有16.5元的工资”。
而徐新还是坚定的想要读高中,徐新的父亲当时是汽车厂的厂长,听了女儿想要读高中后非常高兴便给徐新找了家教。
好再徐新聪明伶俐,成绩提升的很快,到最后如愿考上高中,还是重庆的示范性高中——南开中学。
这是徐新面临的第一次选择,这是一道分水岭,她选择了读高中,而她的三个玩伴选择了技校。
徐新曾说过她的三个玩伴都机灵聪明,但她们选择其他的道路,人生也就会有着不一样的生活。
后来徐新在南开中学的成绩也十分优异,曾经只知道逃课摸鱼的学渣,也变成了门门科目都想争第一的学霸。
1984年高考,徐新考上了重点高校南京大学,她选择的专业是英语专业。
在南京大学就读时,徐新永远是最拼的那一个,每天最早去图书馆占位置,最晚一个回寝室,就连冬天也要穿着军大衣去图书馆,太冷了就起来跺跺脚然后继续学习。
1988年徐新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中国银行做银行柜员,每天进行着枯燥的工作:打印、盖章和复印。
但徐新还是每天干劲充足作着重复的工作,她从2500多名银行柜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三八旗手”。
她还获得过中国银行举办的“知识竞赛”第一名,在银行工作中担任了团支部书记,反正工作中能得到的荣誉,她都一一得到过。
很快徐新就不满足这种生活,工作枯燥,同时还没有可以进步的空间。
当时徐新每天上班都会经过右安门桥,她看着正在修的立交桥发呆,她心中暗暗发誓在这个桥修完之前,她的生活一定能做出一些改变。
可能是上天听到她的祈求,很快徐新的机会来了,银行想要培养英国注册会计师,徐新因为是英专生因此得到这个机会。
但对徐新来说这个挑战可不小,因为徐新虽然是英语专业但对会计方面一窍不通,还要和许多会计专业的本科和硕士学生争抢这个机会。
徐新只能硬着头皮上,她只能将关于会计方面的书死记硬背,但到了考试的前一天时,徐新的脑袋突然空白一片,吓的她考完试就痛哭流涕。
虽然徐新不懂会计但毕竟是英专生,而且考卷也是全英文模式,徐新意外的考的非常不错。
考试后徐新也如愿以偿的分配到世界顶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会计事务所。
这次抉择也是徐新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因为她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她才能紧握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1992年,徐新来到香港的普华会计事务所,因为听不懂粤语,也不懂会计,所以导致她的工作毫无起色。
坐在透明玻璃工作室里的徐新,看着周围的同事都一个一个被点名得到了项目,徐新压力特别大,甚至还差点抑郁。
最后徐新实在坐不住了,找到了日本项目经理,她说“我不会将粤语,你日本项目的客户也不会说粤语,那给我个机会我和他们讲英语吧”。
也就是这次谈话让徐新渐渐有了项目,她终于不用在透明玻璃的工作室中看着同事忙碌。
徐新在普华会计事务所工作了三年,这三年也是她最忙碌、进步最大的三年。
一个慧眼识才的风投者
在普华会计事务所工作这三年内,徐新努力考完了18门科目,成功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书。
到了1995年时,徐新的顶头上司带着她一起去了当时最大的投资公司百富勤投资公司。
这一年的徐新才28岁,她告别了审计行业投身于风投圈。
当时同样28岁的沈南鹏才刚加入雷曼兄弟亚洲分公司,英语老师熊晓鸽还在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工作,而意气风发的张磊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
风云变幻的风投圈中,谁将成为最先入局的人?谁又鹿死谁手获得最后的胜利?
徐新的第一笔投资就体现她慧眼识珠,当年徐新成为上市公司娃哈哈的第一投资人。
同年,宗庆后去了一趟巴黎,看到当地法国人民都是喝瓶装水,他感觉到很稀奇,又觉得这是一个商机。
回到中国的宗庆后就想要效仿法国人卖瓶装水,但当时中国经济不景气,再者中国人对瓶装水根本不了解。
但是宗庆后觉得机不可失,开始四处找投资方,徐新敏锐的觉得这是个不错想法,便帮宗庆后和百富勤牵线,最终获得4500万美元的投资。
拿到钱的宗庆后立马安排生产线生产瓶装水,很快就在市场上销售娃哈哈瓶装水,在内地出乎意料的大受欢迎。
娃哈哈很快就进入快速发展期,到了2006时,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食品公司。
谁都没想百富勤一个小员工徐新竟有如此的眼光,而在2010后连续三年宗庆后还登上中国内地首富的宝座。
1998年8月,因为香港发生“金融保卫战”,导致百富勤投资集团破产。
这也是徐新第一次面临失业,没有太多的空白期,徐新就加入新公司香港霸菱投资有限公司。
徐新这时没有把过多的眼光放在香港,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她只身前往了内地。
当时内地也是百花齐放,丁磊才创立网易不到一年,距离王志成成立新浪还有四个月,张朝阳的搜狐公司已经横空出世。
而距离马云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网页公司“中国网页”已经三年了,而马化腾这时才刚刚注册腾讯有限公司。
徐新来到内地,犀利的直觉让她觉得风向要变,以后肯定将会是互联网时代。
徐新第一次见到丁磊是在1999年5月,在杭州一个只能容纳十人不到的办公室里。
28岁的丁磊见到传说中“投资天才”徐新还有点腼腆,犹豫一会才敢上前握手说“Kathy,你好,我叫丁磊”。
当时网易是公认的互联网行业第三的公司,但丁磊始终不承认,他就觉得网易是排名第一的公司。
徐新觉得丁磊很有自信,便向网易投了500万美元,但没想到这次投资像“云霄飞车”一样惊险。
1999年时徐新投资网易是5元一股,2000年网易在美国上市时是15元一股,最高时是30元一股。
而到了2001年互联网进入短暂的停滞,网易也受到重创,股票最低跌到0.6元一股,差点面临破产。
一瞬间霸菱的股东都在讨伐徐新,觉得投资网易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但徐新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觉得网易还是有很大的潜力,有着优秀的团队领导和技术人员,建议各位股东不要轻易卖掉持有的股份。
面对股东的长枪短炮,徐新和丁磊觉得筋疲力尽,丁磊也开始视徐新为自己的伯乐。
在低谷时期丁磊对徐新说了心里话,他道“我有两个愿望,一是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公司,二是帮股东们赚钱”。
徐新大为感动,觉得丁磊就算在低谷期也依旧有着自信和梦想,她觉得这个人是很值得投资。
当中国还不知道什么是网络游戏时,丁磊就开始埋头苦干把尽力放在网络游戏上。
在2003年时,网易凭借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在国外游戏的重重包围下,站得一席之地,深受着青少年的喜爱。
2004年时,网易的股票也翻了八倍,同时网易也成为中国网络游戏的开端。
一个敏锐的创业者
2005年仿佛是中国投资者百家争鸣的一年,先有徐新辞职在年初创办名为“今日资本”的金融机构。
沈南鹏也创立“红杉资本”,刚留学回来满身抱负的张磊创办“高瓴资本”。
2005年,刘强东还在苦苦寻觅“天使投资人”,见过十多个投资人但都对京东这个项目无感。
2006年10月,在北京的刘强东找到熟人见到了徐新,两人约在酒店面谈,这一晚整整五个小时的交流。
刘强东带来的PPT一页都没翻,直接给徐新看了京东的企划案,徐新对这个年轻人的直率、认真很感兴趣。
徐新相信自己的判断,但又怕别的投资人强先投资京东,于是她就帮刘强东订了自己同一班的飞机到上海。
两人一到上海后就签订投资协议,徐新问:“大概需要多少投资金额?”,刘强东答道“两百万美元”。
这时徐新摇了摇说道“这那里够,我给你1000万美元”,随后她又补充道“一个合格的投资者需要有着狙击手一样敏锐的眼光”。
刘强东欣喜若狂,两人从见面、签订合同到金额到账的时间还不到24小时。
刘强东收到投资金额后做了两件事,一是扩大销售商品类别,京东开始售卖数码、家电等电子产品。
二是自建物流,京东区别于其他购物平台其一就是物流快,为了物流快速到消费者手里,最省钱、最长远的方法就是自己创建一个物流品牌。
但自创物流可不简单,当时刘强东去到一个城市时,物流只有一辆车和10多个工人,每天的订单量也就20单,盈利的钱微乎其微。
而且在2008年时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徐新投资的1000万美元也所剩无几,如果刘强东再找不到新的融资,那京东就岌岌可危了。
徐新得知刘强东的近况后立马再追加投资800万美元,还到处帮他找熟人拉投资,最后找到1300万美元的融资。
最后刘强东挺过这段艰辛的阶段,2013年京东注册用户达到一亿人,2014年京东也成功在美国上市。
有的人问徐新,“在金融危机时为什么还敢对京东投资,坚持自己的判断呢?”。
徐新是这样回答的“投资一个企业最主要是看其本质”,京东是做网上购物商品类企业,回本的时期大概是18个月。
京东前期投入大,目标是扩展顾客所在的地区,先进入大城市再慢慢渗入乡镇地区。
所以在金融危机时,京东还在爬坡期,而他的成功完全取决于顾客会不会重复购买?商品类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回头客”。
徐新投资企业最主要看的是创业者的人品和行业的前景,而对于创业者徐新是非常尊重的。
她认为“每个创业者都充满激情,是有梦想的人,他们是期盼成功的,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是有作为的人”。
徐新投资项目并不是一蹴而就,有的可能三年才会遇到一个自己认为值得投资的项目,而且愿意帮助创业者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徐新投资刘强东的时候,京东五十几个员工居然没有一个财务,徐新就费尽心思给京东找了个财务总管。
但当时刘强东坚定的认为新来员工的工资一定不能比老员工的高,没办法徐新只好帮忙支付一部分财务总管的工资。
但这件事也让刘强东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企业中技术人才非常重要,这也是京东高薪引起人才计划的开端。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徐新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慧眼识珠抓住每位创业者,也会有漏网之鱼,而张一鸣、黄峥就是其中之一。
张一鸣是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当初和徐新见面时就提出自己需要70亿的融资。
徐新顿时膛目结舌,因为“今日资本”大多数都是投企业前期,也是第一次遇到开口就要70亿的创业者。
张一鸣的成功也证明自己的确是颗沧海遗珠,而徐新也觉得遗憾,她觉得自己当时并不明白他的意图,她也说过“人是挣不到自己认识以外的金钱”。
而当张一鸣成为内地富豪榜第二时,徐新才看懂其广告模式和内容种类。
而美国扎克伯格也说过“未来获取信息不再是单纯的搜索,而是以信息流的方式传递给人”,而广告的投入也要花费很多心思,将它嵌入信息流中。
徐新有成功的投资案例,也总会有失败的教训,但很快她就会汲取其中的失败,她会将成功创业者的演讲从头看到尾。
当时今日资本有位实习生,徐新让他把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所有的演讲打印出来,实习生最后打了800页的演讲,但徐新并不满意,因为当时黄峥的演讲差不多有2000页。
800页和2000页的差距很大,少一页可能就会不清楚黄峥成功的理念和模式。
当时黄峥在演讲中表明拼多多的模式是零售连锁企业+Disney+,徐新明白零售连锁,但并不明白Disney+是什么意思,于是当初也并没有投资黄峥。
黄峥演讲中坦然说出拼多多的主要用户是二三线城市中的中老年人,徐新也专门为此做了调查研究。
当时徐新一个一个打电话问拼多多的客户,使用拼多多真的带来了快乐吗?
用户的回答都是毋庸置疑的“快乐”,大多数用户都有两种快乐,一是占便宜的快乐,二是玩游戏抢红包的快乐。
徐新觉得错失张一鸣的抖音情有可原,毕竟不是自己擅长的方面,而且当初确实没有明白他的创作理念和广告模式。
之后又投了京东、聚美优品和唯品会这些电商企业,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没想到在同样是电商的拼多多马失前蹄了,徐新觉得因为她还是不太了解二三线人民的生活方式。
徐新从中汲取教训分析,中国有14亿人口,但上层人民只有3-4亿,而中下层人民就有10亿左右,而让这些中下层人民变成中层,企业才会有希望。
徐新汲取教训,在2018年的时候投资了社区团购,其模式为预订+自提,客户可以在小程序上购买商品,再去附近的自提点自提。
这样不仅节约客户的时间,还免去了配送费用,而且因为是预订的原因也不会导致货物堆积。
创始人袁立华和徐新悄无声息的发展两年,从最初投资700万美元,到后来追加投资1.65亿美元。
徐新认为投资公司最主要靠频次和强度,频次大多都是运气加持,是否能赶上风向的改变。
徐新自认为自己就很幸运,首先是遇到互联网大风,再遇到移动互联网的风口,现在又把握住智能机器人的机会。
再者第二个重要的是强度,这要看投资的多少、占有的股份多少和占有时间的长短。
徐新说过她的偶像是巴菲特,每次读巴菲特的报告时都觉得无比神圣。
徐新也非常享受和创业者呆在一起,因为她觉得他们一直能保持不断的勤奋学习,心无旁骛的一直在进步。
您是否理解徐新的投资方法呢?您认为她是否担当得起女版巴菲特的称呼呢?
请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