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特斯拉的订单不断,产能追不上订单

条评论

特斯拉的订单不断,产能追不上订单

  自从2019年1月特斯拉在上海建厂,通过2年时间,把原本荒芜的浦东新区临港一带,打造成可年产量达到45万辆以上的超级工厂,今年实际产量有望达50万辆。据乘联会统计,1-11月特斯拉出口超过17万辆。同时由于整车90%的国产化率,让国内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大大降低。应对内需和出口,上海超级工厂虽然可以稳定输出,但对于马斯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犹如打开衬衣最上面的纽扣,只是稍微舒缓一下。

  

  毕竟特斯拉的订单堆积如山,按时交付是摆在其面前最大难题。中国市场手握26万辆订单,欧洲市场拿下20万订单,一个年产近45万辆的中国超级工厂刚刚满足中欧量大市场的需求而已。

  

  最令特斯拉头疼的是美国市场的150万辆订单,其中包括120万辆出租车订单。按照马斯克的计划,美国弗里蒙特工厂50万辆,柏林工厂50万辆,德州奥斯丁工厂50万辆,再加上上海工厂的45万辆。如果事情顺利,基本可以完成2021年200万辆产能的目标。

  

  不过事情并不顺利。本想在德国复制“中国速度”,上海工厂从开工到建成仅仅用了十个月时间,而特斯拉在德国柏林东南部小镇的格林海德工厂,原计划今年7月投产,由于尚未获得环境部门的许可,还迟迟没有动静。《德国汽车周刊》(Automobilwoche)消息表示,特斯拉将于12月启动其逾期的德国生产业务,预计2022年上半年将生产多达3万辆汽车。

  

  2019年就在德国建造的超级工厂,产品迟迟无法下线,感觉指望不上。之前和印度暧昧了一阵子,当马斯克认为非常不靠谱之后,果断放弃。美国由于严重的疫情影响,劳动力短缺,原材料不足。马斯克之前放话,到2030年要实现全球电动汽车产量2000万辆的目标。按照特斯拉的能力,至少还有1600万辆产能的缺口,以年产能100万辆的工厂来算,未来9年特斯拉至少要再建16座超级工厂。之前吹过的牛,怎么圆?只有马斯克自己心里有数。

  

  投12亿扩建上海工厂,供应链全靠国产

  

  月初,特斯拉宣布对上海超级工厂投资12亿进行扩建,该扩建项目将于十二月开始建设,预计明年四月将会扩建完成。扩建之后将增加4000名员工,整个上海工厂的员工数量也会达到1.9万人。除了增加人手,特斯拉还打算让员工们多干活,多拿加班费,提高产量。

  

  订单像烫手的山芋,并且越来越多。全球市场累计订单超过200万辆,产品成爆款,马斯克当然开心,可如何按期按量按质交付是摆在特斯拉面前最大的难题。现今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量可达45万,扩建后的年产量将有望达到100万至150万,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工厂。除了借助中国速度,没别的办法能解马斯克的燃眉之急。

  

  另方面,马斯克今年一整年都在讨论供应链问题带来的压力。他曾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们最大的挑战是供应链,尤其是微控制器芯片,由于担心库存耗尽,每家公司都在超额订购”,本周早些时候他又说,“天呐,今年是供应链的噩梦,而且还没有结束。

  

  现如今,供应链成了制约车企产能的最主要因素。可喜的是,现在很多国产厂家已成为全球顶级供应链合作商,掌握核心技术。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实现了100%零部件国产化,极大地降低了整车的制造成本,保证产能的稳定。

  

  除了技术之外,基础材料也非常重要。比如说稀土。2020年,特斯拉就曾因为关税问题起诉过美国政府,原因是美国政府对特斯拉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加收关税,当时的关税清单包含数百个非常具体的项目,从原材料到电子元件,该诉讼书没有说明特斯拉对哪些产品支付了关税,也没有说明他支付了多少关税。电池企业SK Innovation也通过旗下美国子公司SK Battery America支持延长对石墨的关税减免。

  

  特斯拉曾表示,“在对全球和美国的人造石墨供应商进行了尽职调查后,特斯拉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美国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生产出符合特斯拉生产所需规格和容量的人造石墨。只能从中国进口。”

  

  据了解,每辆混合动力汽车平均使用大约10公斤的石墨,而全电动汽车平均使用大约100公斤的石墨。国内人造石墨第一梯队包括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等,其中贝特瑞为特斯拉主要供应商之一,璞泰来供应电极材料,宁德时代的重要性更不用说。

  

  由此可见,在中国造车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有极高的优势,特斯拉扩建,甚至再建新厂都是巴不得的事。不过,这都得看中国脸色。

  

  鲶鱼效应让中国新能源车获得窗口,产销量领跑全球

  

  从支持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时候,所有人都提到“鲶鱼效应”。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让“鲶鱼”把池子里的鱼统统吃掉,一只不剩。2年多以后,让我们看看“池子里”的变化。

  

  据中国汽车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6.6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8倍。乘联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份额51%,其中10月份高达61%。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交出了产销两旺的成绩单。自2015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国产品牌迅速崛起。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日本《朝日新闻》近日报道称,在政府的推动下,电动汽车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根据中国调查公司的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共有约200家电动汽车企业,其中150家是在最近3年诞生的。其中不乏小米等知名科技企业。

  

  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不光是造车本身。从宏观上,大大提速了供应链整合的速度,优胜略汰,提高中国优质零部件厂商的国际地位,然后反哺自主汽车工业。在科技领域,华为、小米相继在造车领域展现创新成果。从企业层面来说,我们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借鉴特斯拉全球范围内成功的经验,借助自主科技领域优势,以及国内顶级供应链厂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已经打入海外市场,甚至引领国际新能源风向标。中国是马斯克的大腿,中国造车在未来也将成为全球“碳中和”大课题中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