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强基计划”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热点。截至发稿,20余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今年,是高校强基计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其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和现象背后是怎样的趋势?一起来看~
选拔:
一些学校取消笔试
一些学校增设合格线
“强基计划”自2020年启动实施,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最初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有36所,2022年增至39所。这些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截至2022年,强基计划实施三年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
教育部在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强基计划院校优化考核内容和形式。其中提出“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选拔标准,着力选拔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同时,教育部重点对“强基计划”的面试提出新要求。例如,要优化学校考核内容和形式,积极在面试中参考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特长、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质等。
为了真正挖掘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高校进一步优化了校测形式,且更注重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选才要求与报考专业的匹配度。
比如,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首次取消基础能力测试,这也意味着只要入围北理工的强基计划就不再需要进行笔试,仅需要进行面试和身体素质测试,面试合格线为面试成绩满分的60%。
再如,湖南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取消“笔试”,考核“面试+体测”,设专业综合测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为80分。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仅招收数学类、化学类和生物技术类3个专业,其中数学类专业近年在入围资格的计算方式上有重大调整,从以往的仅根据高考成绩判定入围资格变更为入围成绩=高考文化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比重,这也反映了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类专业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视程度。
高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体现在各个方面。近年来,部分高校设置学校测试合格线,不合格者即淘汰,比如体育测试虽然不计算成绩,但像中山大学等高校规定,如果体能测试不过关,则不被允许参加后面的笔试面试。
培养:
个性栽培 动态退出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等特点,为支撑基础学科人才职业生涯长远可持续发展,部分“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了“3+1+N”本研贯通培养模式,进行了具体探索实践。具体来讲,“3”为本科强基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夯实学生基础学科能力素养;“1”为本研衔接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熟悉学科前沿基础;“N”为研究生(硕士生或博士生)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支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与自身兴趣爱好相适应的科研创新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