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资角度看,华为虽然没有上市,但它随时可以从内部股东融资,而且,成本低廉而又高效。
这几天华为人均分红50多万的文字刷屏了。
华为的内部股权模式,正如肖老师所说,企业老板不要光嘴上说学华为的奋斗精神或狼性,在给员工待遇上,给员工股权上,学习任正非了吗?
同时,华为这种高分红,还有一种为员工着想的情况,就是减轻税负。
按照媒体报道,14万股东,平均分红超过50万/人(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多)。各位,分红所得税税率,最高就是20%。
考虑到华为员工的收入,这50万是奖金或薪水,税率不说是最高的一档,可差不多了吧?
700亿,以工资还是分红给内部股东,税收差不老少吧?
而且,这是100%合法的,不是像某上市公司搞合伙人避税未遂,还要被追缴25亿税费,甚至可能涉嫌刑事责任。
华为的厉害,撇开所谓的领导人战略、时代背景,其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上市,却有上市之实。
上市重要的几个目的:融资、减持、提升公司知名度、提高公司透明度。华为现在的股权模式,除了所谓透明度,都满足;因为华为发行债券/票据,需要披露募集说明书,跟其他非上市公司相比,比如现在独角兽字节跳动、米哈游等算是比较透明了。
华为,(2017年年底)有大概8万名内部股东,这个股东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股东数量了。
从融资角度看,华为虽然没有上市,但,它随时可以从内部股东融资,而且,成本低廉而又高效。
低廉体现在其融资不需要所谓投行做功课,也就意味着不需要支付承销费用,不需要路演,也就意味着公司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
而高效则体则现在,融资不需要提前召开股东大会、不需要交易所审批、不也不需要证监会的批准,
只要看看A股上市公司从董事会公布融资方案,到最后实施的时间跨度,就会明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只要董事会决定扩张股本,那么,向符合条件的员工发出邀请即可,剩下的就是等待认购、缴款。
低廉又高效的股权融资,又进一步降低了公司的利息支出。同理,内部股东退出时,公司又会按照最新净资产来进行回购“股票”,因为华为一直是盈利的,(复权)每股净资产也是逐年递增的。长期看,持股的员工是不会亏的。
华为内部股,很重要的两点,避免其成为庞氏融资:较低的内部融资估值,据说按照净资产进行“增发融资”;而历年的净利当中,又有相当大的比例进行分红:买入估值低,派息比率高也就是股息率高,我们在A股,H股或美股投资,不也是这种追求?
我们看一下2006年以来,华为ROE的拆解。
如果2005年底1万元获得华为的内部股,按照最新PB=去年PBX今年ROE,到2017年底,大概价值17万了。这是非常不错的投资收益了。
华为的股东持股分散,就决定了它跟皇马巴萨俱乐部一样,少量的重要股东就完全可以控制公司。如果此人能力强,有远见,那么,公司就有很大优势。
根据公开报道,任正非持股最多,(2017年年底)大概也就是1.4~1.5%。其实,就相当于创始人/管理层利用极低的出资,非常高的杠杆控制了公司。如果考虑到华为不是上市公司,这种股权制度设计,甚至比所谓AB股(不同投票权)更加厉害。
在公司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上市公司通常受到双重约束,激进股东的公开指责乃至号召现任董事会高管进行信任投票;公司盈利增长压力。
因此,不少欧美上市公司,不少都要求12%+的ebit率才能签下新业务,否则,公司无法满足华尔街的期望股价可能会大跌,管理层会遭受激进股东的压力,甚至保不住自己的乌纱帽。
所以,一方面坚守业务利润率,一方面舍不得做一些长期有利润,而更加关注短期。华为恰恰相反,只要任正非为首的管理层决定了,哪怕只有1%的净利润,都可以接单。
但是,欧美国外企业面对这种利润率,宁可丢失订单,也不会降价屈从。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是无法跟华为们竞争的。管理层怎么做都是错,只有选择什么都不做,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华为们蚕食。
华为有没有能力获得高利润率呢?
首先界定,高利润率的定义是什么?如果ebit率15%+,那么,华为是几乎做不到的。但,如果是8~10%,华为还是可以做到的。
任何一个企业,销售收入分配的去向,各种供应商拿走一部分(服务、设备、仓储物流或营销)、政府税收拿走一部分、银行拿走一小块、剩下的就是在员工与股东之间分配。
在国内,如果一个公司,有那么一两个占比20-30%+的股东,员工与股东之间的分配,大概率会流向股东的口袋更多,而不是给予员工的更多。
但是,华为的股东结构是1%+就是绝对大股东了,所以,它在分配的时候,就可以更多地分配给员工,通常是以工资的方式。
而华为全球有18万员工,8万员工是公司股东,也就是几乎两个员工里面就有一个是股东,所以,几乎员工权益等同于股东权益了。很容易公司就会采取高工资(华为用工成本60万人民币),外加利润高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