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不难但商业化不易

条评论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不难但商业化不易

近日,一则报道再次推高了坊间对手机直连卫星的关注度。据参考消息,爱立信正在研发一种新的通信手段:在地球任意地点,无须大型地面设备或地面基站中转,仅凭一部智能手机就能与人造卫星实现数据交换。预计这种新的通信方式将于2025年实现商用,到2050年有望实现与目前5G规格相当的通信速度。

  早在20世纪90年代,相关机构就在设想“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一众研发机构及商业公司为此目标前赴后继。从2017年到2022年,3GPP等机构大力开展并推动基于5G的卫星通信探索。4月25日,美国卫星通信初创公司AST SpaceMobile宣布打通了全球首个天基蜂窝语音通话。随着3GPP将卫星网络划入非地面网络(NTN)并开展研究与标准化工作,星地融合序幕徐徐拉开。

  技术与商业模式需要平衡

  近期,能“上星”的高端手机一直吸引着人们的高度关注,卫星与手机的连接或许不难,但走向商用却并不容易,利用低轨道通信卫星实现全球无死角移动通信的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却是骨感的。

  1997—1998年,美国铱星卫星通信公司(以下简称铱星公司)委托摩托罗拉公司设计了一套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于72颗(其中6颗为备用星)人造卫星的排布就像铱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因此该系统被称为铱星。

  作为商业化低轨道卫星的鼻祖,铱星基本不依赖地面设施即可实现全球覆盖。但是,这个全球最具创造力的系统,却于2000年3月随着铱星公司宣布破产而中场落幕。

  回忆这段往事,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山枝分外感慨:“20世纪90年代,几乎同期出现的铱星系统(低轨道卫星通信)和地面蜂窝移动通信(GSM)彼此竞争,但铱星却因为巨额的研发和系统建设费用导致公司申请破产,而地面蜂窝移动通信因为用户基数大、成本优势明显,从2G一路发展到5G,商业化之路十分成功。”

  客观地说,当时铱星已突破了星间链路等关键技术问题,系统基本结构与规程初步建成,并开始提供包括移动电话、寻呼和数据传输等主要业务。从这个角度看,铱星成功了。但是,计划总投资23亿美元的铱星,到1998年组网完成时,实际耗资50多亿美元,巨额的成本让铱星公司破产时背负了40多亿美元债务,但当时的客户却只有两万多家(据测算约100万用户才能实现盈利)。

  不仅实际耗资远超投资预算,价格不菲的铱星因产品质量和服务未能满足客户需求,在市场上也遭受到了冷遇。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摩托罗拉启动铱星建设时,绝大部分城市、近郊农村、交通干线、旅游胜地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已被地面网络覆盖,摩托罗拉“人们愿意为一个号码通全球而付出一点高价”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导致初代铱星最终化为现代通信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