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全球88家子公司的MetaERP系统,成功实现大规模切换。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总动员”。
整个切换过程耗时15小时,地跨亚太、欧洲、中东中亚、南部非洲、拉美5个地区部、6个账务共享中心、75个国家,涵盖ICT、华为云、终端等多个产业。
从未有哪家中国企业,进行过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复杂程度如此之高的软件工程,这也是“华为有史以来最广泛、最复杂的转型项目”。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企业对人员、资金、业务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的系统软件,也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企业级IT应用。过去20多年,华为一直使用甲骨文ERP,以支撑其每年数千亿、遍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业务。
但2019年,美国突如其来的“制裁”“断供”,令甲骨文中断了ERP的升级服务。
而ERP软件的底座,是号称“软件皇冠上明珠”的数据库。所以,很多ERP只是搞定了面上的“一张皮”,却搞不定内在的“一团魂”,无法替代甲骨文的ERP。
有人评价,华为很可能因此重返“农业社会”。
上承软件、下接硬件的数据库,就这样变成了大国博弈的“杀手锏”。
但这种“抵背扼喉”的致命压制,对华为来说却只道是寻常。
30多年前,华为还是一家初创小公司,靠着帮珠海、香港的公司做代理卖交换机,赚到了“第一桶金”。
但看华为卖得好,供应商很快就“断供”了。
用任正非的话说:当时根本无路可走。
被逼无奈下,华为只好自主研发交换机,并大获成功。
类似的“被逼无奈”不计其数,终于把一只“虫”生生逼成了一条“龙”。
2019年被制裁后,华为不得不在“极限生存”条件下自研“一切”:从芯片、电路板,到操作系统,以及ERP、数据库。
终于——
2023年5月22日,华为成功实现MetaERP系统大规模切换,相当于宣告MetaERP系统、GaussDB数据库的研发取得全面成功。
用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部总裁陶景文的话说:“我们已经突破了封锁,我们活了下来!”
今天(6月7日),华为云再度揭开了新一代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的帷幕。
孤注一掷下,GaussDB实现两大突破:
一是核心代码,100%自主研发;二是,GaussDB是国内首个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数据库,即可以实现从芯片、服务器、存储、网络,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全栈迁移及替换。
要知道,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号称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基础。
但不论是X86的CPU,Windows、Linux的操作系统,还是Oracle、MySQL的数据库,基本都被美国把持。
数据库的重要程度,更是不亚于芯片。
大到国家统计、金融交易,中到企业管理、财务信息,小到聊微信、刷抖音、点外卖、玩游戏……APP、小程序的背后,都是数据库作为底层核心在支撑。
而且,数据库都是7X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不仅要安全可靠、无时延快速地记录每笔数据,甚至在“618”“双11”这种数据洪峰面前,都不能有丝毫错误。
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檀结庆对媒体表示,甲骨文、IBM、微软等国际厂商把持着87.7%的市场份额,数据库行业基本被美国垄断。
由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数据库产品极具黏性,导致在最核心的金融、能源、通信等关键领域,即便有全面断供的风险,也鲜有人动得了Oracle们的“奶酪”。
如今华为云GaussDB的问世,正试图击破这块“铁壁”。
02.数据库“帝国”大裂变
数据库时代的潮水变迁,要追溯到40多年前。
上世纪70年代,IBM的天才研究员科德,把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模型和查询语言SQL,一并琢磨了出来。
只不过“蓝色巨人”依然沉迷于大型计算机,结果让“硅谷大忽悠”拉里·埃里森抓住了史诗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