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当下几乎所有的热点和趋势,都和「内容」有关。
传统意义里的“非内容平台”,比如淘宝、拼多多、美团、携程,现在在加码做内容。各个平台上的商家也在思考如何用好“内容”。技术上,行业热议的大模型和AIGC,谈论的是内容生成的提效。再加上5G的普及,内容生态还会进一步勃发。
与此同时,内容形态的边界也在拓展,短剧作为一种深受用户欢迎的载体,正在得到更多关注。还有,前段时间苹果发布了Vision Pro,VR/AR赛道又火了,而大家在关注硬件的同时,也在发出灵魂之问——VR/AR生态里什么时候有更多好内容。
内容、内容、内容。这个词几乎萦绕在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心头。它不再只是“内容从业者”要关心的事情,无论是做硬件的、还是开发应用的从业者,内容都成了必选项。因此在当下,“重识”内容,已经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内容市场大扩容,
三条主线值得把握
“重识”内容,听上去似乎是个很泛的话题。为了更好地抓住关于「内容」的机遇,「深响」深入梳理内容赛道数据,观察内容生态各方现状,提炼出了关于内容的「三条主线」。
用户需求放量,「内容」加速增长
各种平台都在加码「内容」,他们自然都有各自的发力点和考虑,但这一切的源头是一样的:用户爱看「内容」,用户需要看「内容」。
从文本、到图文、再到短视频和直播,用户获取信息的形式不断在变化。无论是电商、本地生活还是文旅,短视频和直播的直观生动和实时互动性,都带来了传统载体不具备的价值。这是平台加码「内容」的重要动力。
有需求又有供给,「内容」自然会出现爆发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又在不断细化。例如,除了泛娱乐内容,泛知识和短剧内容也在高速增长。这说明用户渴望在消费内容的过程中获得有深度的信息,也希望通过制作质量更高的短剧中获得情绪价值。
我们可以从各种数据和平台动作中,看到「内容」增长和用户需求的匹配。根据易观分析的数据,中国内容应用生态中,短视频/直播呈现用户规模和黏性双增长态势。报告显示,2023年5月,短视频/直播应用月度人均使用次数达245.43次,月度人均使用时长达53.2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