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多项经营数据同比大幅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88.9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则同),较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4.6%;净利润22.6亿元创新高,已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
对于这个业绩表现,海底捞CEO杨利娟在财报中表示,“今年我们继续聚焦公司的核心管理理念——连住利益,锁住管理,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精细化管理门店,让餐厅的运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
以此观之,海底捞持续进行的“啄木鸟”计划、“硬骨头”计划似乎取得了功效。
在提升门店效率之外,近期更吸引消费者关注的,是海底捞的“花式抢人”战略。
8月初,有网友在山东青岛的知名旅游打卡地李村乐客城夜街广场,看到了红底白字的“海底捞火锅”,正在夜市摆摊。同一时间,在上海南京东路夜市,也出现了海底捞摊位。在山西太原,海底捞则以户外宵夜车的形式,卖起了小龙虾、啤酒和火锅。
消费者一边调侃“太卷了”,一边抢着到海底捞夜市摊位排队,并发回来自现场的第一反馈,“两个人吃饱大概花费44元”“排队的人太多了,需要等1个小时才能取餐”“真的很干净,亲眼看着工作人员把脑花入锅”。
对此,海底捞回应道,近期在夜市等地出现的外摆形式,是门店结合当地顾客的消费喜好进行的个性化创新试点。其小红书官方账号也大方认领了“小捞本捞”身份,在推荐三个“(海底捞摊位)打卡点”之余,还应景地向网友们征集新坐标。
燃次元也看到,随着小范围试点的“引爆”,海底捞已经在郑州、西安等更多城市设置摊位。
除了闯进夜市,海底捞“抢人”动作频频,此前演唱会火热,海底捞在多个城市的演唱会现场,举着荧光棒、提供大巴车,为粉丝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近期又有消息热议,“海底捞推出洗头服务”,200捞币可以兑换一次,洗一次大概20分钟……
“抢人”动作频频,“努力”的海底捞也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消费者的好感度。
此前由于价格上涨、菜量下降、服务不再是绝对吸引力等原因,这两年消费者开始对海底捞产生不满和质疑。
“41元半份毛肚仅7片”“8元生菜仅2片”等消息时被报道,另据大众点评必吃榜数据,近年火锅类行业平均人均消费为101.9元,而海底捞人均消费为110.1元,价格位于中等以上。
不满一旦滋生,就容易蔓延,与价格上涨、菜量减少一道,海底捞的标杆服务体验也越来越多地被消费者诟病,无法匹配的服务与价格,使海底捞一度面临严重的口碑下滑。
如今海底捞花式“抢人”,上半年数据也一挽颓势,向好趋势似乎开始显现。
只是如今火锅市场已经卷成红海,火锅新品牌层出,价格上涨、服务吸引力下降的海底捞,还能玩出什么花样?这些花样又能助力业绩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