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试验猴究竟是怎样一门生意

条评论

试验猴究竟是怎样一门生意

世人皆知期货投资风险极大,可试验猴价格波动却丝毫不亚于期货投资。

疫情之前,医疗试验所用的食蟹猴价格仅为8000元左右,但疫情爆发后,试验猴价格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涨了30多倍,达到每只23万元;如今疫情消退,国内试验猴紧供需缓解,猴价也已降至10万元之内。

猴价暴涨暴跌之间,有的公司靠实验猴年入8亿元,申请IPO上市;有的企业疯狂“屯猴”后净利润缩水7成。究竟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试验猴?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赛道呢?

01

猴子扼住了创新药的咽喉

猴子在创新药产业中扮演者怎样的角色呢?患者的完美替身。

实验用猴主要包括食蟹猴和恒河猴,由于与人类在生理构造上十分相似,往往被药企当作人类的替身,广泛应用于临床前研究。

与老鼠、兔子等啮齿类动物相比,实验猴和人类有着更高的身体结构相似度和基因相似度,几乎所有人类会感染的疾病和病毒,实验猴都可以被感染,这使得应用实验猴进行的临床前试验更精准。

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类药物的临床前试验仅在大鼠身上进行,一款治疗孕妇孕吐的药物沙利度胺在经过大鼠试验后被获批上市,然而它却造成了悲惨的结局:全球30多个国家的1万余名新生儿因沙利度胺的副作用而成为四肢异常短小或缺失的“海豹儿”。这一切全因大鼠与人类基因差异过大。

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各国政府纷纷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准入标准。如FDA要求一款药物或疫苗在啮齿动物(如大鼠或小鼠)和非啮齿动物(如狗和猴子)身上都进行过测试后,方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我国也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的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

从那时起,实验猴就成为一款新药诞生的必备组件。

另一方面,由于大分子生物药和疫苗等针对的靶点在物种间的保守度比较低,小分子化药试验中运用广泛的小鼠模型的试验结果与人体匹配度较差,进一步促使实验猴成为大分子药物临床前试验的首选。

据统计,一款生物药临床前研究至少用到60只实验猴,其中重复给药28天的毒理实验需要约40只猴子,如果继续做药物代谢实验,则还需要约20只。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猴子都可以成为实验猴。鉴于科学实验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对实验猴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进行控制,还要保证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人工饲养、繁育,野生猴需要通过人工干预,繁殖两代后才能被作为实验猴。

此外,猴子与人类似,繁衍周期很长。一只猴子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4年时间:猴子受孕、怀孕需要半年,通常情况下每胎只产1仔,生出来的小猴子要年满3岁才可以进行实验。生长周期长、繁殖速度慢等特点让实验猴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产量,也让其成为堪比芯片的“科技战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