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如下:原标题:四方面积极作为维护中国全球价值链领衔地位来源:证券日报
王文
2020年2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发展。在笔者看来,疫情变化对全球局势的影响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最严重的情况:全球大危机。如果疫情全球蔓延,且长期得不到控制,那么,有可能会导致全球化倒退、产业链崩溃的全球大危机。看似这种评估危言耸听,但中国须未雨绸缪,要有最坏的心理准备。
较糟糕的情况:区域性危机。如果疫情全球蔓延的程度有限,仅冲击亚洲、欧洲与美洲的部分区域,那么,只是部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重创,全球经济2020年平均增长率仅是退回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存在的可能性凸显。
稍乐观的情况:中短期风险。如果疫苗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国积极行动,国际协作出现,疫情在中国、东亚地区和全球的层面上都能够得到有力管控,在三月份、四月份能基本平息。该情况仅对全球化、全球治理架构、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产生短期负面影响,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一季度、二季度)的表现产生较大负面冲击。2020年下半年,经济在各国产生“报复性”反弹,那么,总体上看,这只是一场中短期的国际风险。对中国而言,2020年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仍能按期完成。以目前的形势看,这种评估是稍显乐观的。
疫情可能会导致危机,但“危”中亦有“机”。
对中国而言,疫情的蔓延凸显全球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中美加剧贸易冲突的可能性下降。中国举国体制“抗疫”、且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极有可能被世界所推崇。
在疫情发生前的2018年—2019年,中美贸易战始终是国际社会、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对中国的外交、外贸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美国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行的单边主义、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仅对中美关系造成负面冲击,而且带动其他一些国家推动逆全球化进程,破坏全球治理的现有架构,削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然而,在病毒的威胁面前,即便美国等国依然采取限制特定国家人群入境、关闭边境等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的措施,但全球肆虐的病毒在“倒逼”这些国家反思现行政策,并逐步转而采取加强国际合作、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做法,从而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逆全球化趋势。
对中国而言,在统筹推进疫情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需要冷静地进行战略分析,沉着统筹应对,抓住“危”之“机”,展现成功应对危机的全球大国新形象,引领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全球治理新进程,塑造捍卫民众利益的全球舆论新风向,重启中国经济领衔的全球发展新引擎。
在笔者看来,至少应该有如下作为:
第一,防疫、经济与国际“三维并进”,展现成功应对危机的全球大国新形象。
数周来,通过首脑电话通气、国际外交协调,中国正在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同情与信任。此后,中国可继续加强与世卫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的深度合作,在道义、话语、外交、技术上为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把此次共同对抗疫情的战斗作为中国进一步加强国际影响力的新起点。
第二,推动国际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引领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全球治理新进程。
过去的两年,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舆论设置的议程主题。在疫情的国际冲击下,中国可主动出击,通过适时地分享防疫经验、病例数据、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医疗科技合作、疫苗研发合作,主动引领、形塑防疫进程和“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转型方向,降低对抗性、排他性色彩,倡导合作共赢的中国价值观。
第三,对外通过讲好中国防疫故事,塑造捍卫民众利益的国际舆论新风向。
疫情初期,一些境外媒体渲染中国“中国脆弱论”“治理危机论”“经济骤降论”“产业衰退论”等等,但中国有效应对疫情,用事实回击西方媒体责难。当下,国际心态在转向,渴望中国分享经验。为此,中国可通过各类媒体,尤其是通过新媒体,用短小精悍的新闻、视频、语录,主动对外讲好中国防疫故事,塑造国际媒体尤其是西方舆论关注的新话题。
第四,力保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地位,重启中国经济领衔的全球发展新引擎。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进程,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构的进程。鉴于疫情加剧“逆全球化”的可能性,中国需要在国际层面加强与WTO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协调;在国内层面,落实已出台的百余项政策,平衡企业正常运行与疫情防控安全,打响经济复苏与价值链保卫战。此前,多数机构对中国2020年后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认为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经济增长反弹。若能力保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领衔地位,那么,中国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将大大释放,市场信心与消费需求将大大提升,中国将继续成为国际发展的发动机,民族复兴的进程也会加快。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