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如下:原标题:机构调查显示:奶价下降、资金周转难困扰奶牛养殖业新京报讯(记者郭铁)3月13日,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报告显示,因疫情带来的交通物流不畅、乳制品市场受抑制等影响,调查中的48.4%的养殖场出现饲料等投入品供应不足问题,86.7%的养殖场表示原料奶价格下降,74.2%的养殖场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建议》认为,应避免基础产能下降给中国奶牛养殖业带来的长期影响。
原料奶降价普遍资金问题凸显
这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2月28日至3月5日对全国128家奶牛养殖场开展的线上调查。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各地采取道路管控措施,养殖场普遍面临饲料等投入品运输受限、供应不上的问题。在调查的128个养殖场中,有62个出现了饲料等投入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由于供给减少与运输成本上升等,有89个养殖场表示投入品价格出现上涨,占到总数的69.5%。此外,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很突出。有51个养殖场表示面临缺少工人问题,占到总数的39.8%。
调查称,原料奶拒收、限收、降价等问题普遍出现。8个养殖场表示疫情期间遇到原料奶被拒收的情况,占比6.3%;35个养殖场表示面临限量收购问题,占比27.3%;111个养殖场表示收购价格出现下降,占比高达86.7%。
关于降价情况,36%的养殖场表示价格下降了不到10%,40.5%的养殖场表示下降幅度在10%-20%之间。如果遇到限收,超出限量部分的收购价格下降幅度更大,14.4%的养殖场表示降价幅度在20%-30%之间,还有9%的养殖场表示降价幅度超过30%。
因原料奶被拒收、限收或无法运出,倒奶现象出现。有16个养殖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有倒奶情况,占比12.5%。疫情以来累计倒奶量少的有数吨,多则超过100吨,倒奶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平均达到15%,个别散养户的倒奶量甚至占到其总产量的60%。
调查还显示,养殖场的资金周转与负债问题凸显。由于销售价格下降、投入成本上升等多重问题,养殖场出现较大损失。如果按照2019年末存栏量计算,养殖场因疫情导致的头均损失额达到476元。同时,养殖场的经济状况大幅恶化,主要表现在养殖场普遍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在调查的养殖场中,有95个表示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占比74.2%;有46个表示出现负债增加,占比35.9%。
养殖场长期生产能力受影响有限
根据调查内容,疫情期间,中小规模养殖场受冲击更加明显。在销售方面,小规模养殖场中有11.4%遇到被拒收问题,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场中,该比例分别为4.7%和2.4%;小规模、中规模养殖场被限收的比例分别为34.1%、30.2%,大规模养殖场则为17.1%;小规模养殖场中有20.5%出现倒奶情况,明显高于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场的7%和9.8%。
在资金方面,81.8%的小规模养殖场、79.1%的中规模养殖场遇到资金周转问题,均比大规模养殖场高出20%以上;小规模养殖场有45.5%遇到负债增加问题,比中规模、大规模养殖场分别高12.9%、16.2%;小规模养殖场有36.4%表示贷款融资难,也比中规模、大规模养殖场都高出10%左右。
《建议》认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及消费市场回暖,原料奶降价问题已有所缓解。养殖场当前及近期一段时间的产奶量虽受到明显影响,但是长期生产能力受影响比较有限,多数养殖场表示疫情后将保持养殖规模或扩大养殖规模的意愿。
《建议》提出,当前的关键是要避免基础产能下降给中国奶牛养殖业带来的长期影响,要加快消除运输与用工等方面的问题,恢复奶牛养殖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加强金融供给与信贷融资的政策支持,加快破解环保制约,加快构建能更好应对市场波动的奶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新京报记者 郭铁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