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如下: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本文来自极客公园
手机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不仅是型号之间难以分辨,就连不同品牌的手机也越来越像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手机行业的成熟,智能手机形态趋于稳定,供应链的技术能够很快被推广到整个行业。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手机厂商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大家都趋向于使用已经经过市场验证、容易被「比较」的技术参数。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手机在坚持特色功能,比如静音开关、拍照键、触控笔等,它们就像手机品牌的基因一样,标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些手机的特色功能中,哪一个是你的菜?
静音开关:苹果、一加
目前还在坚持保留静音开关的主流手机品牌,一个是苹果,另一个是一加。苹果从初代 iPhone 开始就坚持这个设计,在开会、上课时打开静音开关,所有的声音都将关闭,不会打扰用户。后来经历了 home 键取消、全面屏改革,苹果依然没有将其取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物理开关的体验难以取代。
但这个功能却很少有其它厂商来借鉴。坚果手机(锤子手机)给的答案是定时静音,罗永浩曾经在发布会上说:「在手机上去掉一个功能的时候,一定要使获得的功能更多,否则就没有理由去掉。」定时静音功能提供的就是一个一键静音的开关,还能定时关闭,在开会、上课等场景的确很有用。
一加提供了一个三段式的静音开关:静音模式不影响他人,所有通知正常展示,但不发出声音;勿扰模式不影响自己,手机通知不会亮屏,分散注意力;响铃模式所有通知正常提醒。这个开关比单纯的静音键更加灵活,也成为一加手机的标志性设计。
一加 7T Pro
物理拍照键:索尼
现在手机在相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实际上早在功能机时代,就有不少手机自带物理拍照键。那时的手机对厚度、内部空间还不是那么敏感,非触屏手机上的物理拍照键确实带来了体验上的提升。
Lumia 920
到了智能机上,按快门的操作大多都是通过触屏点击完成了,现在基本就剩索尼一家在支持物理拍照键。你可以先半按对焦,然后按下拍照,体验接近相机上的快门。它的作用一方面是提升了手持手机时的拍照体验,另一方面能够快速启动相机,方便抓拍。
索尼 Xperia XZ
在 iPhone 11 系列的智能手机壳上,苹果也增加了一个拍照键。在未解锁手机的状态下,可以轻按拍摄照片,长按开始录制视频,这个按钮也适用于自拍。
给手机增加独立按键,在如今的智能手机上显得极为奢侈,所以这也成了厂商对于特色功能的一种宣传方式。小米、三星给手机增加了语音助手按键,坚果手机有闪念胶囊键,黑鲨手机除了有「一键游戏」键,还有两个可升降的肩键。
腾讯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压感屏幕:苹果、游戏手机
压感屏幕曾经是 iPhone 的特色,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在桌面打开快捷菜单、在不打开的图片的情况下进行预览、多任务和游戏操作。配合优秀的振动反馈,苹果的 3D Touch 被很多人喜爱。
不过在 iPhone XR、iPhone 11 系列,苹果已经将 3D Touch 取消,转而用长按操作代替。如今的压感屏幕在主流旗舰机上已经不多见,不过因为吃鸡游戏的火热,游戏手机将这个功能继承了下来。之前需要复杂操作的探头射击,利用压感屏幕可以简化到一步操作,对于游戏手机来说算是加分项。
触控笔:三星
在以 iPhone 为首的「现代智能机」出现之前,电阻式触控屏曾经是市场上的主流。它的特点是操作精度高、方便手写,所以很多手机都配备了触控笔,带触控笔的触屏手机一度成为商务人士的最爱。
摩托罗拉 A1200E(明)
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机都是电容式触控屏,可以用手指完成更流畅的操作,多点触控能够放大图片,触控笔变得不再重要。不过三星的 Galaxy Note 系列却一直把 S-Pen 继承了下来,它可以进行手写笔记、绘画等基本操作。Note 9 搭载的 S-Pen 更是加入了蓝牙功能,可以进行 PPT 翻页、遥控拍照等操作。
红外遥控:小米
红外遥控曾经是手机厂商重点宣传的功能之一,它可以用来遥控电视、空调等设备,需要的时候不用再去找各自的遥控器。当年的乐视手机、小米手机都很重视红外遥控功能,乐视是因为有乐视电视,小米是因为在布局米家生态链。
乐 Pro 3 双摄 AI 版
目前还一直坚持保留红外遥控功能的,可能只有小米(大部分机型支持,包括红米)了,算是一个「祖传功能」,它主要就是用于控制米家生态链的产品。华为的个别机型也支持,但是并不多。
小米 10 Pro
有没有特色功能,其实并不能作为衡量手机好坏的标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那些已成熟、可复制的功能可能要更重要。而各个品牌手机的特色功能,也并不只是体现在硬件设计,还有软件体验,以及整体生态。一款单独机型的硬件配置可能会影响用户的购机倾向,但只有那些特色功能才能成为品牌留住粉丝的持久影响力。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