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为什么说「灵感岛」是一项令人惊喜的交互创新?

条评论

为什么说「灵感岛」是一项令人惊喜的交互创新?

Q:「灵动岛」适用于哪些机型?

A:仅限 iPhone 14 Pro 与 iPhone 14 Pro Max,并且 Pro 系列的屏幕也支持息屏显示,无论亮屏还是息屏,「灵动岛」区域都会融合在系统 UI 之中,苹果很好的把屏幕开孔藏了起来。

Q:「灵动岛」能做些什么?

A:原本屏幕的打孔成为一个交互的中心,借助于 OLED 屏幕的纯黑特性,尽可能掩盖它本身并非是发光屏幕的一部分。

配合 App 的适配,让 iPhone 14 Pro 系列的屏幕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化成了「全面屏」。

根据现场演示,「灵动岛」主要存在于一些苹果自带 App 中。

拼车服务的到达时间(Lyft)苹果地图导航通话时显示头像和通话时长AirPods 连接动画以及电池电量Apple Music 播放时显示专辑封面Apple Pay 支付体育比分航班信息计时器面容 ID 动画AirDrop 动画静音图标

倘若一起进行以上的两个进程时,「动态岛」会一分为二,分开显示两个进程。

第三方 App 需要后期适配。

Q:iPhone 14 Pro 的屏幕到底什么样?

A:其真正的形态就是此前曝光的叹号屏幕,只不过苹果利用了软件将其调整成一个药丸的区域,并附以「灵动岛」这一特殊的交互形态。

从「灵感岛」软件创意的出现,到 FaceID 组件,以及定制屏幕等硬件层面,再到 App 交互方式、卡片呈现形式、权限通知显示等等,这一过程不亚于以 M 芯片为基本重新创造 MacBook。

Q:为了「灵动岛」,苹果做了什么?

A:硬件上,iPhone 14 Pro 系列中的 3D 结构光组件所占的屏幕空间减少了 33%,因此 iPhone 14 Pro 才会去选择开孔更小的定制 OLED 屏幕。

▲ 上:iPhone 12 Pro Max 的 FaceID 模组,下:iPhone 13 Pro Max 的 FaceID 模组。图片来自:iFixit

从 iPhone 12 到 iPhone 13,苹果精简了屏幕上的一个开孔,将「泛光照明器」与点阵投影结合在一起,并把听筒上移,从而缩小了 20% 的体积。

▲ 屏幕下方其实藏了一个接近传感器

而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中,苹果再一次优化 3D 结构光的体积和结构,将原本在刘海区域的接近传感器藏在屏幕后方,打孔区域仅限前置摄像头、泛光照明器以及点阵投影仪。

软件上,对 iOS 原本通知、交互、卡片、弹窗等一系列交互规范的解构再重做,同时就如同「刘海屏」首次出现时,需要 App 开发者对全新交互逻辑、卡片行为、动画等重新适配。

iOS 背后团队也需要给予开发者预留足够多的接口,才能彻底发挥出「灵动岛」区域势能。

Q:「灵动岛」会出现在 Android 产品上吗?

A:其实国产 Android 中,Origin Ocean 的原子通知组件与「灵动岛」的通知方式有些类似。

而国产 Android 更多的是单打孔屏,形态上可能很难达到苹果「灵动岛」的方式,但不排除会有类似的设计理念出现。

不过,Android 对于生态的把控力不如 iOS,第三方 App 适配上远不如 iOS 来的精巧和巧妙。

Q:为什么说「灵感岛」是一项令人惊喜的交互创新?

A:iPhone 上「刘海屏」的出现,其实是最合理的一个选择。

面对全面屏的潮流,去除实体 HOME 按键势在必行,3D 结构光的 FaceID 在安全性上要更胜于 TouchID,且也要成熟于当时的屏下指纹方案。

但彼时,iOS 并没有为刘海而单独设计交互方式,甚至苹果也没有对第三方 App 开放权限和接口增加刘海部分的交互方式。

刘海区域就是 iPhone 屏幕实打实的一个硬件缺陷。直到 5 年后,iPhone 14 Pro 上的「灵动岛」交互方式。

它可以算是 iPhone 在真正全面屏之路上,屏幕缺口 2.0 的本版本,如同 1.0 的刘海一般,应该会作为家族化语言成为接下来几年 iPhone 的标配。

从 1.0 跃升到 2.0,也从简单的硬件配置,转变成软硬一体,带来了一个苹果式的交互新方式,甚至可以说是苹果注重人机交互体验的一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