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如下: 遭遇史上最强调控后,上海楼市在沉寂了2017、2018两年之后,于2019年开始触底回暖,成交量大涨,而北京2019年的行情却比去年还要惨淡。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两座超一线城市分化如此剧烈呢?
1月3日,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市场年报显示,2019年北京二手房网签量为14.5万套,同比2018年下降5.5%。相较2016年27万套的峰值几乎腰斩。
而反观上海,2019年二手住宅成交量24万套,相比2018年的16.4万套,大涨46%。
遭遇史上最强调控后,上海楼市在沉寂了2017、2018两年之后,于2019年开始触底回暖,成交量大涨,而北京2019年的行情却比去年还要惨淡。
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两座超一线城市分化如此剧烈呢?
北京房价持续下跌的原因:一是限竞房供应太大、库存太大,导致供大于求。二是全国最严的限贷标准,二套6-8成的首付直接锁死了改善需求。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在产业和人才方面,上海正在虹吸北京,上海正在吸血北京!
信息产业方面:
2019年,上海信息软件产业突然逆势猛烈增长,成为上海表现最为亮眼的支柱性产业。2018年上海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全行业利润曾经萎缩了25%,为145亿元,然而到2019年1-10月,这个数据增至326亿,暴涨125%。
同样的数据再来反观北京,2019年1-10月北京规模以上信息软件服务业利润总额为1613亿,较2018年同期的2828亿剧烈下降43%。
科研方面:
2018年上海规模以上科研行业整体利润为85亿元,同比2017年减少9%,但到2019年突然逆转,1-10月的利润暴增106%至175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北京今年1-10月的科研机构就业人数减少了1%。在高校云集,科研院所聚集的北京,科研人员不增反降,令人唏嘘。
商务服务方面:
2019年1-10月,上海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设备租赁、财务法务类专业服务)利润达到1030亿,增幅19%,而同期北京此行业的就业人员减少了4%。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强烈对比,不难看出:北京的信息产业、科研机构和服务业的公司和人才正在大量的转移至上海!
其实,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佐证这个事实。
2019年11月19日,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发布《2019基于京东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一、从人口净迁出量来看,2018年北京净迁出28.7万人,而上海净迁出12.2万人,北京迁出人数是上海的2倍多!
二、上海迁入人口来源最多的是北京,而北京人口迁出的第一目的地也是上海。如下图所示:
这么多年以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老大哥,北京始终处于一城独大,虹吸天津和河北的无序扩张之中。与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可持续发展还是协作共赢,京津冀都始终处于弱势。
但是,这一切似乎正在转变。从雄安新区的设立,到通州城市副中心的新建,再到12月30日公示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35年)》,北京的城市定位已经实质性的开始转变:从过去曾经设想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转变成了现在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把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职能和定位彻底让位给了上海。
上海2035年总体规划定位就是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现在的北京正在逐渐剥离非首都功能,产业和人口搬迁至通州、雄安,当然,另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转移至上海。对于信息、科研、商务等行业来说,上海是一个更加适合更有吸引力的城市。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总体排名比去年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这也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这个报告在中国主要监测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其中上海的统计权重为55%,北京为45%。这几年中国名次大幅上升,其实上海的进步具有决定性作用。
除了上海的营商环境更加优越之外,房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决定因素。
相比北京,上海房价更低、营商环境更好,而且在北京大力剥离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上海凭借优越的条件,重点引进商务、信息、科研人才和成熟产业,此乃绝妙之笔。也正是由于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高收入阶层的涌入,才最终撑起了2019年上海楼市的成交量大涨。
相对于深圳广州及其它二线的抢人战略,上海明显姿态更高、眼光更高,上海始终不降低落户门槛的本质就是,只有高层次人才才有机会扎根上海。当然,挖北京的墙角,虹吸北京的产业,才是见效最快、效果最好的方式。
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市,曾与伦敦、纽约、巴黎齐名的上海,在解放后一直处于输血的状态。现在随着京沪城市定位的清晰,北京必定会有大量的高端产业和人才转移至上海。
在中国城市竞争史上,终于有一个城市可以吸血北京,那就是上海,也只能是上海!
*数据来源:数据吐槽中心、各城市统计局官网数据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