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的芯片畅销全球,想要买到顶级的芯片基本上都是选择美企的产品。高通的骁龙,英伟达的显卡以及英特尔的CPU等等,这些芯片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
不过随着中国砍单700亿颗芯片后,美企扛不住开始降价了。怎么回事呢?美企芯片降价销售有用吗?
美企宣布降价
半导体市场一度经历缺芯风波,许多供应商的芯片供不应求,下游客户想要拿到充足的芯片只能排队等候。这也给大部分的美企带来可观的芯片销售额,财报一个比一个亮眼,芯片出货量持续刷新纪录。
就拿英伟达来说,这家公司的显卡被疯狂囤积,市场陷入了一卡难求的境地,哪怕是旧款的系列显卡也能轻易卖出万元以上的高价。
还有高通的骁龙处理器被手机厂商大量抢购,导致芯片交付期限达到半年以上。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美企再想通过需求紧缺来赚取销售额没那么容易了。
因为市场对大部分的芯片不再保持旺盛需求,芯片从供不应求变成产能过剩,厂商也从大量采购芯片变成大幅砍单。
根据数据统计,在2022年1到10月份,中国同比减少了700亿颗芯片进口。减少了这么多的芯片进口,可以想象大部分的美企都将失去庞大的销售额空间。在这之后,美企也扛不住了,开始宣布降价。
根据外媒传来消息,高通会在2023年对中端和入门级骁龙手机处理器进行降价,包括骁龙400和600系列SOC处理器。
高通是手机芯片供应巨头,市占比仅次于联发科。决定对中低端骁龙芯片降价说明高通面临不小的出货压力,如果不降价销售的话,中低端的芯片恐怕真的得砸在手里了。
不过高通既然能降价的话,其它芯片供应商也有可能降价,比如联发科。论中低端芯片的竞争力,联发科比高通的优势更明显。毕竟从一开始联发科就是靠销售中低端性价比芯片发家的,后来才推出天玑8100,天玑9200等高端系列处理器。
如果联发科想要和高通争夺中低端芯片市场的话,高通未必能讨得了好处。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二者的竞争是件好事,这样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拿到商品。预计 2023年期间,市场上的千元机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下探,甚至突破千元以下都有可能。
不过实际情况还得以手机厂商的定价为主,但可以知道的是,手机厂商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处理器,很可能会下调手机的定价,否则本来就不好卖的智能手机就更难出货了。
高通,联发科是否会打价格战还需要观察,如果二者都以更低的价格倾销市场,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件好事,但对于市场来说,可能会让大部分的芯片供应商都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中,被迫参与芯片降价的行列中。
原本正常出货销售的芯片供应商或承担不必要的损失,他们没有高通,联发科充足的芯片和价格优势,只能靠正常的市场秩序维持运转。一旦打不过价格战,结果可想而知。
美企芯片降价销售有用吗?
高通正面临不小的市场压力,一方面市场份额被联发科超越,无缘全球第一大手机芯片供应商的宝座。另一方面客户们都在自己设计芯片,从ISP,NPU等芯片领域入手,自己解决部分芯片的需求。
虽然手机厂商还没有自研SOC,但也让高通的芯片出货增加难度。这些只是其次,重点在于客户需求降低,对高通持续砍单,哪怕高通有充足的芯片也未必有足够的订单。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高通才会宣布降价。
可是高通芯片降价销售有用吗?有外媒表示:晚了。因为智能手机芯片的需求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饱和,消费者没有大量采购智能手机的需求和欲望。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年智能手机的创新程度越来越有限,几乎都是同样的配置,无法给消费者带来差异化的体验。
再加上智能手机正在向耐用品转变,用户的换机周期达到了3年以上。一旦没有了频繁的换机需求,手机厂商频繁推出新手机也无济于事。
也许有人说了,手机厂商不是都在探索折叠屏吗?既保障了创新,也能带来不错的实用性。
话虽如此,可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不是普通消费者能考虑的,普遍七八千元的价格抵得上大部分人一个月以上的工资。如果为了感受智能手机的差异化而进行这般高消费,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种种来看,智能手机陷入了消费疲软的境地,所以即便高通降价销售芯片,也未必能迎来出货量暴涨。
写在最后
高通的骁龙芯片备受市场青睐,但是联发科的天玑系列为手机厂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高通必须承认的是,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不再由他说了算。至于如何应对客户砍单,怎样提高芯片出货量,就不是旁观者该考虑的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