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攀升至281.46万亿元高位,同比大增12.7%,再度超过市场预期。每次公布M2后,就有大量自媒体作者带节奏,说我国又在超发货币,通胀很严重。
还有一部分自媒体给我们展示了美国M2数据——今年2月份,大约是21万亿美元(如上图)。美国2022年的GDP接近25万亿美元,我国只有18万亿美元。
与我国相比,美国经济规模仍保持较大优势,但货币数量却是我国大幅领先美国。在美国依然被通胀高企困扰的时候,我国CPI在今年3月份却仅增长了0.7%,大家感受到的通胀,低于美国。
难道,我们都被数据骗了吗?
南生可以明确告诉您,还真就被数据骗了!任何一种经济指标,都是人来设定的,往往存在着不应被忽视,但却总有人会有意忽视的那部分。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很多人故意写成“货币发行量”来误导大家,诱发焦虑。M2的定义是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存款。在统计存款的时候,却不剔除背后的那个贷款。
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特点是“以商业银行为间接融资的主渠道”。银行是将我们的存款,反复地借贷出去——要么取现,要么还放在自己银行账户里,或者是投资、消费后形成他人的存款。
不管怎么操作,都形成了M2。此外,这些新的存款,又可以被银行反复借贷出去,滚雪球一般越垒越高。再加上大家投资信心低迷,资金从股市、债市回流,进一步抬升了我国M2。
2023年3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暴涨至273.9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也扩大至225.45万亿元。剔除抬升存款背后的贷款后,货币数量一下子就缩减至“不足50万亿元的低位”。
网友们,银行把一部分居民、企业的存款,放贷给另外一部分居民和企业,这难道是国家开启印钞机在超发货币吗?不去仔细分析我国M2形成的原因,不去看M2构成,就来忽悠,非蠢即坏。
数据,还在另外一个地方欺骗我们
或许有人会说,不管M2要不要剔除隐藏在背后的贷款,美国GDP远超我国,但M2却远低于我国,这难道不是我国货币超发的铁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