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都以为只要央妈一放水,通胀就会飙升,经济肯定就会回暖的时候,现实却给了我们狠狠一巴掌。
根据数据显示,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0.7%,低于2月0.3个百分点,同比表现低于市场预期,也创下了一年以来的新低。
而工业品出厂指数(PPL)情况就更糟糕了,同比下降2.5%,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创下了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
数据不会骗人,说明这一次可不是这么回事,不仅没有通胀,反而可能要通缩,央妈的魔法也有失灵的时候。
这就奇怪了,明明这段时间央妈在持续放水,刺激经济复苏,努力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怎么却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个疑惑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组数据,发现其中的端倪。
根据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27万亿元,社融资金增量为14.5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7万亿元,央妈的举措成效明显。
可是,存款持续增长的势头更加明显,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这一增量,正好是贷款和社融的增量汇总。
原来银行的钱虽然被大家贷出来了,但是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好的投资方向,又躺回银行里去了,压根就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然后咱们的PPI和CPI就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成为了当前经济的一个缩影。
如果我们想要走出这个困境,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刺激消费,让资金快速周转,只有老百姓恢复了消费意愿,有能力并且有信心去买买买,才能使经济真正活络起来。
换句话说,如果咱们继续增加存款,遏制消费欲望,普通老百姓反而会变得越来越穷。
很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钱不值钱了,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对咱们不太友好,那通货紧缩肯定就是钱很值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有利于咱们的生产生活。
这个观点还是有失偏颇,仔细甄别CPI数据,我们会发现像水果、蔬菜这些生存必需品的价格都是上涨,下跌的是工业原材料这些类目,也就是房子、车子这些大宗商品降价。
现在的父老乡亲们,不买车不买房,一有钱就往银行存,而且存的都是定期和大额存单这样的产品,不想承担一丁点风险,只希望银行卡余额可以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