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银行理财走出“赎回潮”阴霾再遇新考验

条评论

银行理财走出“赎回潮”阴霾再遇新考验

受到去年“赎回潮”冲击的银行理财市场,至今仍在恢复期,却即将要面临新一轮考验。

8月7日,广发证券固收团队测算数据显示,8月份银行理财存量产品到期规模为2.8万亿元,达2023年以来“单月最高点”。

如果大量到期产品被投资者集中赎回,将对银行理财市场、债券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不过,业内认为,目前再次发生“赎回潮”的概率较小。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情绪逐步回暖,理财产品估值修复等,出现理财产品赎回的可能偏低。”

8月理财到期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

近年来,随着理财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净值化完成,业内有专家提出,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基金交易行为的同频共振导致了一种新的踩踏,这使得市场格外关注理财大批到期的情况。

具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采用市值法估值,理论上和公募基金的估值方式一致。这使得理财子的很多行为与基金越来越相似,同时,叠加理财子资金规模较大,“放大”效应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理财实现净值化,但其投资者低风险偏好的属性未发生改变,因此当理财净值下行时,可能存在投资者扎堆赎回的情况,此时理财被迫减仓或赎回债基,进一步推高债市收益。

“理财子公司自身客户的风险预期相对更低,债市场有波动时赎回理财的可能性更高,形成债市上行―理财产品价格波动―投资者赎回―理财产品卖债或赎回基金―债市进一步上行的负反馈。”国君固收资深分析师唐元懋曾提出,理财子公司由债市“稳定器”变成了“放大器”

去年,债券市场持续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引发投资者“踩踏式”赎回。而经历两轮“赎回潮”,目前市场如惊弓之鸟,今年6月债券市场调整,就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投资者赎回引发理财产品和债券基金被动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