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国家战略,一批批的“专精特新”企业也逐渐涌现。
从国家战略层面很好理解,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本质是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而从市场综合表现来看,“专精特新”所覆盖的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经济系统中的毛细血管,是稳就业、促发展的重要体现。当然,要想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打破技术的桎梏,除了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之外,企业还需要来自金融方面实打实的大力扶持。
北京银行就是众多商业银行中率先对“专精特新”企业开设绿色通道的代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2023年3月,启动“专精特新·千亿行动”,实施“123456”系统工程;联合北京卫视推出《专精特新研究院》节目,聚焦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
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北京银行在自身实现转型发展之外,也帮扶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北京银行服务超7000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规模近350亿元,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链条上的重要参与者和助力者。那么,北京银行是如何做到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同时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
一二三四五六,北京银行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
作为货币与市场的连接器,银行业需要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适时给予一些金融政策扶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一方面为市场增强信心,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普惠力度。
尽管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已实施多年,但相较于成熟的大型企业资金流充裕,高成长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并且融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仅以股权融资为例,开源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2021年共有1680例“专精特新”企业股权融资案例,总融资金额为1743亿元,相较于2020年已有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为进一步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银行业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提升其覆盖广度和包容性,以更好地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助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银行亦是如此。3月20日,北京银行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启动“专精特新·千亿行动”计划。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表示,通过“专精特新·千亿行动”计划,北京银行将构建起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专精特新”金融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贷款规模突破1000亿元、授信户数突破1万户,打造创新引领、特色鲜明、生态共赢的“专精特新”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