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留意到,相较此前着力于吸引企业落户、招商引资,最新《规划》更多着墨于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有意从就业、医疗、教育、支付等方面与澳门规则衔接。
横琴是珠海市面积最大的海岛,与澳门一水之隔,面积相当于3个澳门。
在《规划》之前,有两部重磅政策对横琴进行了规划。2021年9月出台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在宏观设计上赋予了横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平台定位,实施“双15%”所得税政策;2023年2月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主要细化了管理执行机构的职能分工和职责边界。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横琴主要是两个定位,“解决澳门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问题,以及为澳门居民提供生活的新家园。”
“横琴在2009年已经作为新区开发,后来又发展为自贸区横琴片区,但过去的发展中,服务澳门、连接澳门做得不够。”胡伟星观察到,“之前房地产开发得很多,空置率很高,房价比珠海(市区)还高。有些人宁愿住在珠海市区,通勤到横琴上班。”
除了“地产先行”,横琴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空壳公司较多。15%税率征收吸引了一批企业落地,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公司将注册地放在横琴,并不在当地实际经营。
“留不住人”是横琴面临的困境。截至2022年,在横琴就业的澳门居民为0.13万人,占澳门本地就业人口的0.5%;居住的澳门居民为0.54万人,占比0.9%。期末实有澳资商事主体数0.53万家,占澳门本地注册企业数比重的6%。
一名横琴经济发展局的工作人员向界面大湾区表示,最初的重点是吸引澳资注册,注册型经济更注重数量,现在对实际性经营有了更多要求,“相关部门清理了一大批皮包公司,要求开展实际业务,包括办公场所、工作人员数量、缴税几个方面都有规定。”
横琴经济发展局由广东、澳门双方人士组成,“粤澳的法律、经济制度有很大差异,应该怎么运作,倾向广东还是澳门,很多方面都在碰撞中。”该工作人员提到,接下来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面向中小企业招商,二是“把澳门居民拉过来住”。
“横琴实体经济发展还不充分,服务澳门特征还不够明显,与澳门一体化发展还有待加强。”《规划》直言,并提出了增加住房保障、澳门专业人员跨境执业、允许澳门元小额支付。
根据规划,横琴居住用地占比将达18%-25%,探索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把在合作区工作的人才、澳门居民、在澳门工作的内地劳务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澳门居民的住房需求市场庞大。一位澳门大学教授告诉界面大湾区,很多同事跟学生会选择在横琴住,过关上班和上学,“这样灵活居住的例子很多,横琴的租房成本可能是澳门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可节省很多租金。”
今年以来,横琴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600余万人次,内地赴澳就业、就学人员约占48%,港澳居民约占22%。
11月,“澳门新街坊”开始认购,这是内地首个为澳门居民打造的综合民生项目,提供4000个住房单位,均价不超过3万元,认购首日收到超过500份申请。
《规划》提到,“建设更多趋同澳门的生活街坊,推动澳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公共服务延伸到合作区,研究出台便利澳门居民购房措施。”并提出目标:到2029年,建设保障性住房7.8万套,就业的澳门居民约4万人,占澳门本地实际就业人口的比重12%;居住的澳门居民约6万人,占澳门年终本地人口的比重8%;期末实有澳资企业2.5万家,占澳门本地注册企业数的比重20%。
但胡伟星提到,澳门新街坊更多是退休人士倾向去住,“年轻人、上班族还是不方便,通关要花一两个小时。港澳人的一个特点是,他们长期生活比较狭小的地域,习惯了五分钟生活圈,楼下就是超市、餐厅。”
要成为澳门“新家园”,显然牵扯到一系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问题。具体到《规划》里,提出开办幼儿园、中小学等澳门子弟学校;完善琴澳双向跨境转诊合作机制,研究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检验结果互认的可行性;对接澳门养老服务标准及规范;有序允许澳门元在合作区作小额支付使用。
交通方面,将加快推动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建设、建设横琴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合作区至澳门的新通道、游艇及客运码头,开设往返轮渡航线,开展进出境澳门机动车免担保政策试点,推进横琴口岸“常旅客”计划。
今年1月1日“澳车北上”落地以来,截至11月初,澳门机动车进出境100.2万辆次,单日最高验放纪录达4900辆次。
另一方面,澳门专业人员可免试在横琴跨境执业,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环保、社会工作等领域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可展开执业;税务师、执业会计师,经执业登记也可加入内地涉税专业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