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比1月份至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和促进消费措施的推进,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前期已有明显回升,这表明前期促消费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上看,一季度消费数据大体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期间居民普遍居家隔离,线下的餐饮、旅游、酒店、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领域的消费都受到一定冲击。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整体向好与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居民消费已于3月份出现了回暖迹象,预计二季度消费市场的回暖之势将得以延续。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为促进国民消费,杭州、南京、青岛等地陆续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费券,规模从数千万元到亿元不等。毛盛勇对此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政府试行了发行消费券的政策,从浙江、江苏等地来看,推出消费券政策以后,对扩大当地居民消费、促进市场活跃还是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发放消费券相当于政府或企业向民众转移购买力,是在特定期限内用于特定领域的消费,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刺激相关领域消费的复苏,进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好转,缓解压力。此外,发放消费券还可以显著改善经济低迷时期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并为后续促消费、扩内需的长期政策落地打下较好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发放消费券对于消费市场的提振作用是立竿见影的。"付一夫说。
吴琦表示,发放消费券,应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分阶段、结构化。一是关注餐饮、文娱、旅游等受冲击较大的行业;二是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考虑,目前沿海多,内陆少,与地方财政、互联网巨头支持有较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