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基金市场又迎来一个轰轰烈烈的发行潮,全年新发基金已成功突破万亿元大关,但在新基金密集成立的同时,有不少老基金因为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或不再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最终走向清盘。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达53只。一边是公募基金频频吸金,爆款频出,新基金“后浪”汹涌;一边是清盘基金门庭冷落,黯然退场。资金潮涌动之下,基金公司面临怎样的考虑?
业内人士分析,与往年“宁死不清”相比,今年上半年不少公司选择主动清盘“迷你基”和“僵尸基”。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基金产品有序进退、优胜劣汰,是行业发展渐趋成熟的表现。
什么是基金清盘
所谓基金清盘就是基金管理人将基金资产全部变现,将所得现金归还给持有人。基金清盘可理解为基金份额强制赎回,但并不等同于投资资金的亏损。
基金清盘的标准
根据有关规定,当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基金清盘背后的构思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清盘是属于召开份额持有人大会主动清盘基金和触发清盘条件,其中不少是基金公司主动选择淘汰的“迷你基”和“僵尸基”。
一家公募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股市震荡攀升,在一季度的赚钱效应下,不少偏股基金持股市值攀升,吸引资金净申购。一些基金公司对部分产品进行清盘处理,可以让基金经理聚焦精力,是一种顺势调整的举措。
基金公司卸下思想包袱,主动清盘一些基金产品,反映了公司在产品布局、投研能力方面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