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下我的粉丝城市分布,我发现各地都有,在县城发展的朋友也很多。
正好最近,赛迪发布了《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
我想跟大家聊聊:中国的百强县。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赛迪作为工信部的直属单位,发布的这个榜单可靠性还是比较强的,所以权威性这点大家不用担心。
接着我们就来看看百强县的榜单,大家可以找找自己的家乡在没在榜上。
看完了榜单,接着我们来根据榜单分析一下各地情况及经济发展。
首先,从区域上来看:
百强县中,68个县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处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城市群周边。
这也说明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确实带动了周边城市、县城的发展。
尤其是成熟的都市圈,带动经济产业的发展更为明显。
上榜数量最多的就是长三角地区,江苏省有25个,浙江省有18个,安徽省有3个,几乎占到了百强县名单的一半。
可以说:上海这个中心城市,还是带动了周边不少地区的发展。
尤其是最近,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提速,江浙多城进一步缩短了与上海的空间距离。
比如,今年7月初,连接起上海、苏州、南通的沪苏通铁路开通。
全线就设立了赵甸、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太仓南、安亭西9个车站,使得长三角彻底连成一片了。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交通便利,对周围的小城市不一定是好事,大城市的各种资源、优势会加速周围地区的人口流失,反而会对周围地区造成虹吸效应。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来说可能确实是这样的。
但长三角地区情况就比较特殊,百强县遍地开花的状态,说明了上海对周围地区更多的是溢出效应。
对比来说,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都是非常成熟的都市圈。
但是京津冀一直是以北京为中心发展,北京政治区位又比较特殊,政策倾斜比较严重。新建的雄安新区又是百年大计,短期看并不会有什么大的经济提升。
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又不完整,更多的,京津冀周边的县城只能充当睡城。交通越发达虹吸效益越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好一点的县城都已经划区了,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估计很多朋友更多的是想问:能不能选择在这些百强县发展
综合看: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处于工业化的后期。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对外经济开放度和存款吸附能力等方面仍与头部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但是未来发展我还是比较看好的,未来的大趋势一定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不会出现二产全部消亡或者三产全部崛起的状况。
以排在前十的张家港、太仓为例,这两个县正在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提高城市产业的升级转型。
未来中小城镇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从区位的角度深入融入都市圈的建设。
所以像是都市圈周边的尤其是长三角周边的县市未来产业转型升级会更加便捷,很有可能坐上这波顺风车。
而发展不好,周围没有中心城市的这些县城我建议大家还是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
毕竟天时地利之后才是人和,再有想法也架不住地域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