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监管硬指标驱动产品转型

条评论

监管硬指标驱动产品转型

    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2.1万亿元,近三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符合新规方向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较资管新规发布时提高225%。
 
    形势向好背后,是不断逼近的监管红线。对此,华泰证券首席研究员张继强表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压降不合规理财产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从资产端出发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存量资产进行处置,包括非标转标、表外资产回表等,要么从负债端出发直接压缩理财产品,包括提前终止产品或使其自然到期。
 

 
    “相较于提前终止产品,投资者对于存量资产处置的接受度更高。但是从银行角度,存量资产处置有难度,尤其是长期限非标及非上市股权。”张继强说。
 
    监管因素之外,近期理财产品成本收益倒挂现象也是银行决心提前终止存量产品的重要原因。张继强表示,对于净值型产品而言,投资标的市值的下降直接体现为投资者收益的下降,在近期债市调整过程中,部分风险等级较低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甚至出现了亏损。但是对于部分设定了预期收益率的非净值型存量理财产品而言,在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承诺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实际上可以看作银行的负债成本,若投资收益不达预期,则银行需要弥补这部分差额。
 

 
    今年上半年,银行资产端的贷款利率快速下降,导致净息差承压;上市银行中,半数以上净息差同比收窄。降低负债成本,确实是题中之义。
 
    9月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称“利率自律机制”)发布的《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版)》显示,“定价行为”指标今年的考核权重由2019年的30分大幅提升至45分,且项下新增了不规范的存款创新产品压降情况考核指标;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上限不得高于普通存款自律管理上限,即国有大行和其他银行分别不高于存款基准利率的1.4和1.5倍;新开办违反自律约定及相关要求的存款创新产品的扣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