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清代钱币的研究与集藏

条评论

清代钱币的研究与集藏

    近年来研究清钱之风盛,因为古钱中珍稀品早已脍炙人口,一些研究题前人已作详尽论述,除非有新发现或新品出土,一般很信再有重大突破,而清钱情况则不同,因其存世数量极大,版别品种十分复杂,一般泉谱很难包罗万象,集藏者无法窥其,大量传世清钱中容易发现前谱未载的新品,于是促发了人们研究清钱兴趣。就以清代方孔钱来说,其中大部分是最普通铸钱。而雕母,母钱,部颁样钱等在数量上所占比例是微不足道的,随着近年钱币知识普及,已逐渐为大家熟悉。但在清钱研究中,仍有一些新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占领,今试述如下:
    一、特殊宫钱
 
    宫钱自唐宋以来即有之,古以金,银多,而清代铜质宫钱则远过于前代,最普通的就是每逢年节户工二部所造挂灯钱,形制较一般制钱厚大,钱文则相同。它如背文天下太平,天子万年,福寿康宁或龙凤图案大钱就较少见,若金银质者最罕见。1958年安徽肥东县李鸿章妾莫氏墓被人挖掘,出土金质宫钱一套,今文博部门仅征集到天聪通宝,乾隆爱宝,嘉庆通宝三枚,楷书精刻,文字劲瘦,叹为绝品,惜其余几枚被无知者熔化,令人痛心。另见类似银质鎏金宫钱一套,每钱外缘上下有突起,中有穿孔,以银链互相串结,自顺治至光绪每朝一枚。四十年代初,张公午先生增常熟余挺生处收泉,时余七物故,藏珍品大多让渡给他人,剩钱财二百余归张先生,内有中泉三十一品,其他多为普通品,返炉后未及细看,搁置几上,适杨成林先生闻讯来,于一串大钱中挑了枚清代宫钱,对张老讲,我挑一枚,付银圆二枚如何?张老颔之,欣喜而别,原来杨先生掂此钱手中,觉重量有异,知为沙金所铸,上有吉语,重达一两。故张老言,此去常熟,为杨作嫁衣耳。惜当时未记具体钱文。时杨成林先生又在他处以贱值得一枚满文长命富贵金大钱,颜色淡黄,砂眼则多,后售得善价。清代的银质宫钱一般可分刻成及铸成二类,曾见康熙通宝薄片刻花银钱,重2.7克,书体端正,与安徽省的金质宫钱及鎏金银质宫钱字体相似,估计也是同光时代宫钱,钱背满文较差,发现少。又见光绪通宝宝泉刻有一种光绪通宝小银钱,背浅刻龙凤花纹,且有外缘上端附穿环者,可系于身上作装饰之用,但是否尽属宫钱不敢肯定,也可能是民间吉庆用钱。铸成银质宫钱曾见乾隆通宝背八卦小钱,重5.2克,据《大钱图录》记光绪通宝钱幕文作八卦,案每遇修葺各宫殿,上梁时安置宝合,合中皆贮此钱。但平时所见上梁八卦钱多为铜质,银钱似仅见于此。又同治通宝背寅,福寿银钱,重7.2克,似仿康熙宝福局地支纪年钱式,寅指同治五年丙寅,此钱表面曾作抛光处理,成色极高,也少见。光绪通宝银质小钱存世稍多,官铸,民铸均有,也有上端附环可穿系坠挂者。宣统通宝小银钱远较光绪少见,观此品制作规整,应是宫钱无疑。
 
    二、厚型清钱
 
    清代早期钱多大型厚重,一枚抵二格小钱行用,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厚逾常品的饼钱,一般有当年铸造和后铸二种,凡当年铸造的多属开炉性质,除特别厚重外,文字也和常见品稍有不同,如康熙通宝背满汉文苏,厚4毫米,重14克,熙字写法尢异。又如雍正通宝背满文宁,厚3.5毫米,一般雍正钱背无汉文,且当时宁夏局及江宁局均省停铸。但此钱形制和上一品康熙相似,或同属宝苏局开炉时特铸,乾隆通宝中也有类如的厚钱,存世寥寥,均不易见。另一类厚饼钱系清末民间所铸,属地方性钱币,在河南阳,商邱等地发现较多,均方郭圆穿,穿孔系铸成后再用钻头钻成,黄铜质,大多为历朝合背钱,如顺治背雍正,康熙背宽水,开元背天禧等,厚约3至4毫米,面背肉间有突出四星,类似南北宋之际的四川铁钱,其实是取四五枚铜钱叠一起,在钱肉上打孔后用钉铆牢,然后以此为母钱翻铸厚饼钱,肉上四星好钉留下的痕迹,由于钱身较厚,中孔往往堵塞,所以需要后打穿孔。以前常见的有些方孔钱肉间被人打成四个小孔,原以为钉在屋梁上或家具上作装饰或厌胜之用,今始悟有不少是钉成厚钱所致。也有一些古钱在钱肉与外缘间有等距离小孔,则多为衣帽上钉缀而设。上述厚饼钱也有部分是光背的,如顺治通宝,厚2.2毫米,肉上无钉痕迹,似将顺治钱背填厚印模翻铸。清末在陕西地区民间也铸过厚饼形的黄铜大钱,钱文模糊,或模仿崇宁重宝,但相去甚远。四川地区则有清早期各朝年号大钱,自顺治至道光,均属地方性铸币,曾见道光通宝大钱拓片一纸,背满文不清,估计是宝川局。同光时期有宝泉宝源二局的厚型大钱但这是官铸开炉钱。另有反书宝泉局同治通宝大钱,面有流通痕迹,确是真品,观其文字端正,笔力雄健,似先在陶范中刻成正字,然后绕铸成反书钱,然而为何要铸这种大钱,在民间折值多少均无法深究,共形制与西北地区的厚重钱有些相近。
 
    三、清钱上的星月标记
 
    古钱上的星月文大多是炉别标记,乾隆以前清钱有星月纹不多,近在河南刘彦明君处见顺治宝背上星一品,小样薄肉,存世则少。乾隆以后星月纹逐渐增多,如宝云,宝东,宝州,宝黔等局增添了各种数字,符号和文字,品种之多层出不穷,然其间多寡不一,更增添了储藏者的几外乐趣,如宝桂局同治背穿上必有日文,咸丰宝武局当十背月纹较多,但面星背月的则少。有些清钱星月纹不在穿上下的正中,偏于一旁,然并非流铜。如光绪宝河、宝津两局发现较多,宝福局则少,此钱重3克。台湾陈鸿禧先生藏有宝福局光绪背上月一品,面文与此不同。又宝福局咸丰铁母背上有星点的也少。有些清钱的星点不止一个,如光绪宝津小平,背穿上并列二星,南通张怡君藏有一枚户背顺治,星点多,此钱未见实物,治字旁一点疑为流铜,按元丰小平中也有类如情况。清钱背上附加的文字在大山村等,前谱多已被披露,历年所见以光绪宝津背上锟字最奇特,此钱外缘被修成八角形,锟为剑名,又指赤金,在此不知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