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法国音乐人李诺来到中国的第六个年头,移动支付令他印象最为深刻。“手机下载了移动支付软件后,我几乎再没去过银行。”李诺告诉笔者,“最神奇的是,有一次我回国后突然想到没有缴纳水电费,正发愁时,居然用微信远程解决了问题。”
自2011年7月1日支付宝在广州发布二维码支付技术后,移动支付迅速占据了中国人生活的一席之地。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人民币,一年内体量增长近5倍。
在谈及对中国的印象时,不少在华外国人都将移动支付视为一张象征着高科技的“中国名片”。
尖端的科技成果
操作便捷是人们对移动支付的第一印象,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可以完成付款或转账。不过可别因此小看了开发软件的难度,便捷的背后凝聚了中国互联网高端人才的智慧和汗水。试想,当有数万笔交易同时发生,瞬间产生巨量数据,如何保证软件使用的稳定性?
金融级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是蚂蚁金服OceanBase团队负责人阳振坤给出的答案。
支付宝最早重金购买甲骨文数据库,成本压力巨大,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则是阳振坤为此进行的自主创新。对于链式结构的安全隐患,阳振坤以一式三份、分别存储的方案将故障率由千分之一降低到了十亿分之一,稳定性这一世界性难题迎刃而解。阳振坤将团队的研究成果命名为OceanBase,“我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像海洋一样的海量数据库,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不再依赖欧美的技术。”
阳振坤和他的团队通过了考验。2016年“双11”前夕,OceanBase已全面取代了甲骨文数据库。在“双11”凌晨,平稳支撑住12万笔/秒支付峰值,创造新纪录。OceanBase以远低于传统数据库的成本和更高的可用性,打破了IT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垄断的格局。
友好的用户体验
移动支付在中国迅速打开市场,还要追溯到2014年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就在人们逐渐习惯了用手机叫车的时候,移动支付也悄然走入大众视野——用手机结算车费比现金方便许多。而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中国移动支付软件的优势远不止“便捷”这一点。
社交性强是许多人对中国移动支付软件的直观感受。现就读于乔治亚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程文杰感慨于微信红包的“贴心”:“今年我第一次在国外一个人过春节。除夕夜感觉很孤单,这时候收到了父母发来的红包,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围着电视看春晚的时候。”微信支付将高端技术和传统习俗结合起来,让用户在和钱打交道时,不忘人情温暖。
人民大学的韩国学生李在城最欣赏的是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信用卡在你手里,也存在被盗刷的风险;相比而言,只要管住手机,移动支付就比较安全。”这同样离不开中国自主研发技术的保驾护航。在智能实时风控系统(CTU系统)的保护下,目前支付宝的交易资损率为百万分之一,远低于国际领先支付机构万分之十七的风险水平。
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移动支付技术不仅服务普通消费者,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的便利。
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的芝麻信用征信系统,以丰富的维度描绘出用户信用。该项技术使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立刻获得与信用额度相符的贷款,跳过传统模式下繁琐的程序。据蚂蚁金服CEO井贤栋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为超过500万的小微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超过8000亿元的贷款,解决了这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降低了全社会创业的门槛,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走向世界”是未来中国移动支付软件的发展目标,然而在欧美国家,信用卡仍然最主流的支付手段。程文杰认为,在不断优化软件性能的基础上,“入乡随俗”也很重要。
据消息,微信支付已实现全球通用,但目前主要是在亚洲;支付宝已经在印度、韩国和泰国投资了移动金融公司。移动支付这张中国“新名片”已顺利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