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4334元,同比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同比增长13.1%。
在沈阳市铁西区一家汽车4S店从事销售工作的孙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百姓‘腰包’确实鼓起来了,买车对于城里上班族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汽车卖得越来越火,特别是10万元左右的汽车很受欢迎。我们店每月平均销售量多达300多辆,是5年前的10多倍。”
党的十七大曾明确提出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
在百姓“钱袋子”开始鼓起来的同时,一些收入分配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开始得到改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改善。从2006年开始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农民2000多年的种田交税历史,为农民减负增收开了个好头。中央和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投入和补贴,扩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587元增长到2009年的5153元,扭转了农民收入几年徘徊不前的困境。家庭经营性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一半左右,表明农民正在逐渐摆脱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赖。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层次迅速从万元级跃升到十万元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有房产、汽车和先进家电及通信设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从整体来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民已经跨越了求温饱阶段,进入了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小康阶段。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而农村居民家庭这一变化尤为显著,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私人汽车拥有量和移动电话用户逐年增加。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移动电话拥有量已经超过8亿户。私人汽车则以每年1000多万辆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这一速度还在以几年翻一番的加速度增长着。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快速增长期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今后的发展将更多地体现在质量和效益提高上,而不是体现在速度上。因此,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面对房价上涨和生活成本的上升,我国居民收入仍是制约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仍然滞后于人均GDP增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微博)认为,只有让经济增长的成果体现到居民消费的增长上,才能持续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更值得注意的,受贫富差距拉大、通胀预期加重、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存在等因素影响,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效应并没有如统计数字显现的那样乐观。如何让老百姓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支配自己财富上能够更自信、更自如一些,就成为下一个5年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安排,提出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
可以预期,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善民生,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发展成果更大幅度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