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车险改革有人欢喜有人愁

条评论

车险改革有人欢喜有人愁

    车险改革喜与忧:有人降千元有人吐槽报价上涨险企才是真迎挑战
    这次车险改革就像是在“戒毒”——长期以来高费率、高费用的车险经营模式像“吸毒”,不少机构和浑水摸鱼的个人的毒瘾已深入骨髓。
 
    自2020年9月19日起,车险改革正式落地一周。回味数年车险的发展与改革,有险企高管如此感慨。
 
    触及2.6亿车主钱袋子、8189亿元保费规模,业内这次似乎真的做好了走入深水区的改革准备。
 
    险企的准备在文件下发之时就已开始,在全行业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于19日凌晨完成系统切换之时,更多的注意力可以放到另外的主体上来——车主。
 
    一周的时间里,车主的声音由纠结于19号之前还是之后行动,发展为出现分歧:有人吐槽改革后保费大涨被“割韭菜”,也有人直呼凭借好的驾驶习惯拿到了第一波改革红利。
 
    市场而言,有喜有忧的车险改革究竟改了什么?车险市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车险改了什么
 
    “费改倒计时。19号全国车险费改,条款变更。18号下午5点一切车险业务系统关闭。后期保险上浮至第二年未出险0.8折,整体上浮30%。”8月份以来,刘先生的手机总收到车险营销员发来的这类信息和报价。
 
    很多车主也表示,接到车险营销员疯狂打电话推销车险,说车险改革,19号之后返点少了会涨价,犹豫要不要赶紧上车险。
 
    也有刚买车的车主因此纠结,“这两天要提车,新车首保是之前买还是之后买好些?”
 
    尽管此次车险综合改革已经明确表示力争“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但在营销员提前续保的宣传“轰炸”下,仍有车主心中充满疑惑。
 
    回答车主保费是否降低的疑问,需要从此次车险改革的内容说起。
 
    车险分为交强险和商业险两种,交强险有法律规定车主必须购买,该保险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自2008年至改革前夕,交强险的保额最高赔付一直处在12.2万元水平。
 
    接触了新车险的车主不难发现,改革之后,交强险的保额提高了:调整后的交强险总保额从12.2万元提高至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至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至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0.2万元不变)。
 
    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称,“交强险限额提高,交通肇事强制赔付数额会更高,有助于保护事故中受伤者的权益。”
 
    市场对于保费降低的期待也可以在交强险上体现,据保险从业人士测算,驾驶习惯好的车主个别地区最高可享受5折优惠。北京、天津等地区则最高可享有6.5折优惠。
 
    如何来判断自己交强险的定价呢?
 
    据了解,此次车险改革还调整优化了地区的NCD系数(道路交通事故费率浮动系数),从原来的1类细分为5类,上限不变,但下限最多浮动达50%。
 
    商业车险也发生了变化。
 
    改革前,商业险主要由4项主险和多项附加险组合而成,改革后,在原有保障基础上新增加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指定修理厂、无法找到第三方等7个保险责任。车险改革还删除了部分免责约定,如: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等。与此同时,删除事故责任免赔率,取消了现有条款中机动车事故责任免赔率。
 
    商业车险责任限额也有提升。车险改革落地后,商业三责险限额从5万-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1000万元,消费者可购买更高额的三责险提高保障。
 
    一位车险销售人员表示,三责险的重要程度和交强险类似,赔偿第三者损失,这也是车主在开车时除自身安全外最大的风险。对于车主来说,与豪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大额赔偿是不小的负担,但交强险赔付有限,三责险额度提升后,车主可以根据所在交通地区的状况选择充足的保额。
 
    保费变化喜忧
 
    9月18日23时30分,中国太保(601601,股吧)旗下中国太保产险新车险在全系统完成上线。19日0点01分,太保产险上海总部迎来综改后的第一个客户贾先生。作为老客户,贾先生因驾驶习惯良好,一年来都没有出险,保费从去年的4150元降至今年的3171元,其中商业险去年为3380元,今年下降1309元。
 
    但在车主网友的反馈中,并不都像贾先生这般幸运。吐槽改革后保费提升的人可能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人反馈,拿证两年后没有出险,一出报价却涨了几千。不知道百万以上的豪车是不是更贵。
 
    商业车险保险费=基准保费×费率调整系数。其中:基准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附加费用率)费率调整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车险改革中,无赔优待系数也会进行优化。
 
    保险公司在计算保单折扣时,考虑赔付记录由前1年扩大到前3年,也就是参考近3年的赔付情况确定保单折扣
 
    以广东地区投保车辆为例,若车辆3年未发生理赔(系数0.6),上年度没有交通违法记录(系数0.9),且保险公司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都给予0.85折的优惠,在基准纯保费为3000元时:
 
    按照以前的指标,保费最低可达到:(3000/(1-35%))×0.6×0.9×0.85×0.85=1800.69元;按车险综改后的标准,保费最低可达到:(3000/(1-25%))×0.5×0.9×0.65=1170元整体降低了35%。不同地区NCD系数不同,有业内人士表示,最高保费有望降低近五成。
 
    改革后保费增加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呢?
 
    一位保险从业人士表示,在商业险方面,引导行业将“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整合为“自主定价系数”。第一步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第二步适时完全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保险公司可以在自主定价系数上发挥定价差异,也需要随时动态监测、分析费率精算假设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偏离度,及时对商业车险费率进行调整,这样也意味着在测算保费时根据不同投保人给出不同的风险判定,自主折扣系数也就存在差异。
 
    此外,因为改革后车损险范围发生变化,玻璃险、涉水险、自燃险、不计免赔险、制定修理厂险、发动机进水险、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险等7个险种全部纳入车损险保障范围,类似于打包销售。此前这些都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不少人并没有购买这些附加险,保费相对较低。改革后,如果仍然购买“全险”,保险公司除了上述保障外,还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保障,保费也会发生变化。
 
    险企应对
 
    2019年我国车险承保机动车达2.6亿辆,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财险保费的63%,为财产保险中第一大险种。
 
    车险的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在此以前《保险法》将商业保险的费率严格管制,各家均按照原保监会的统一费率标准制定产品;2003年,原中国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提出车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厘定;2006年3月,市场的混乱,让监管层决心收回车险费率的自主权,第一次车险费率市场化终结。
 
    2015年4月,第二轮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启动,随后商车费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2017年6月,原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商业车险费率调整和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再度调整各地自主渠道系数以及自主核保系数。
 
    今年9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自2020年9月19日起开始施行。针对这次改革,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改革实施后,短期内对于消费者可以做到“三个基本”,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
 
    据了解,为解决车险市场长期累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这次改革定位为综合性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
 
    人保财险原执行副总裁王和曾这样分析我国车险行业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行业的能力滞后和不匹配是一个突出且根本的问题。就保险公司而言,首先是销售能力问题,4S店之所以可以利用汽车销售的渠道优势控制了车险销售,并利用这种渠道优势“漫天要价”,是因为一些保险公司缺乏自身的销售能力,就不得不接受并支付了高额的“代理费”,但从根本上看,这个高额费用的最终买单人还是消费者。车险改革的初衷是希望将改革红利,一方面回馈给消费者;另一方面促进行业能力,特别是市场营销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这次车险改革就像是在“戒毒”——长期以来高费率、高费用的车险经营模式像“吸毒”,不少机构和浑水摸鱼的个人的毒瘾已经深入骨髓,上述险企高管表示,戒毒总是痛苦的,但与不戒毒的后果比起来,还是可以接受的。
 
    “每一次车险改革都很轰轰烈烈,每一次都感觉触及灵魂,但每一次都很快又开始期待、焦虑、忙碌下一次,以至于记不清楚‘轰轰烈烈’了多少次。”前述险企高管感慨道。
 
    “从系列改革文件下发就一直在准备了,但进入9月份就开始忙碌了起来,经常加班到深夜,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场硬仗,一方面要确保与中国银保信的系统联调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对核心系统进行调整,毕竟无论是交强险还是商业车险在系数、保额、费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在很多方面调整来保证新系统的顺利上线。”一位保险公司技术部从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和中介机构交流中得到反馈,目前各大公司系统基本稳定,只有个别份额比较小的公司系统有待完善。
 
    但车险改革给险企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这些。
 
    不容忽视的是,车险改革也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保费规模下降和承保亏损或许是对保险公司最大的冲击。在下调预定附加费用率后,商车险基准保费价格将大幅下降,预计消费者的实际签单保费也将明显下降,行业整体车险保费规模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从车险交易平台经营视角观察综合改革对行业的冲击非常明显。首先,直接导致保费规模突降,纯风险保费的下降、附加险合并,新车增长乏力等不确定因素加剧行业竞争;其次,赔付率上升至75%对保险公司承保端的用户分层筛选能力、理赔端的风控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第三,预定费用下降让单纯的车险销售可能进入‘负利’时代,渠道冲击明显。”谈及车险改革带来的影响,车车科技CEO张磊这样说;他认为,我国车险市场经过近10年的高速增长,8000亿市场规模可能创造了一个高峰,下一步随着综合改革全面落地,降价、增保、提质之后,市场规模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应该清楚地看到,在定价虚高、费用混乱的市场中没有获益者,挤压泡沫、开放透明、牺牲规模、给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市场发展的趋势。
 
    保险公司该如何降本增效呢?一位大型险企负责人表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降本增效,一是注重效益质量,摒弃以往粗放的经营模式,在导向上确保效益优先;二是注重服务质量提升,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车险服务;三是注重消费者体验,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四是利用科技赋能,支撑车险数字化管理,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投保车险,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而在这轮改革中,小险企的生存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对很多中小险企来说,不做好应对的准备,会变得很被动,如果改革继续深入,不排除会有公司被动退出市场,以国外市场的经验,随着竞争的加剧,保险主体的数量不断减少的市场并不少。”一位中小保险公司管理人员表示,他说,一是要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渠道;二是要放弃规模的冲动,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细分市场,做精做深。
 
    短期车险保费规模的下降也将带来财险市场的结构变化,无论是大型险企还是中小险企,均把非车业务作为着力点,非车业务占比也在不断提升。以今年上半年数据为例,车险收入4082.35亿元,同比增长2.93%,较去年同期下降1.62个百分点。就在9月23日,珠峰保险与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车险本为珠峰财险第一大险种,但此次合作双方却将在高原旅游综合保险、全国旅游意外险、电动自行车综合险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