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理财,有一些误区,有人会把理财和投资划等号,有人会认为理财就是储蓄。
从字面上来看,“理财”是“打理你的财产”。既然是“打理”,那么它的核心自然不是财产的增加,而是“规划”。理财是要把你当前所拥有的财产先理顺,再让它尽可能保值并升值。如果一味追求财产的增加,而掌控财产的能力不足,这反而是一场灾难。
理财之前,要先定一个小目标。理财的目标有大有小,因人而异,这里我们说一个常见的,也是大多数人理财的终极目标——财务自由。
目前不少人都对“财务自由”这个概念存在着巨大误解,实现财务自由并不是成为富豪,也不是指奢华的生活。很多人都是从《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中得知“财务自由”这个词的。在这本书里,财务自由是这样定义的: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也就是说,财务自由并不是一个绝对数值,不是你赚到了多少多少钱,你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它其实是一个等式:被动收入≥生活开支。
所谓被动收入就是你不主动工作仍可赚取的收入。典型的被动收入有两类:一类是资产型被动收入,比如房租、借债利息、图书音乐版权版税、专利费收入等;另一类则是股息、基金分红、定期存款收益等理财型被动收入。只要你能做到用你的被动收入来支付日常账单了,那么你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如何实现财务自由这个理财的终极目标也可以从这个等式清楚地看出来了:理财需要两手抓,既需要控制好自己的生活开支,也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可投资资产以及合理的收益率(增加被动收入)。而在控制生活开支、增加被动收入这两步之前,你第一步先要做的是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先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下面我们分别从分析财务状况、控制生活开支、增加被动收入这三方面来介绍这里头的一些理财基本原理。
分析财务状况
你知道自己一年下来能赚多少钱,又花了多少钱,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吗?你知道自己家庭到底有多少资产吗?如果你有负债,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还清,又用什么方式去还呢?
理财的第一步要对自己的资产状况、收入支出情况了熟于心,然后才能对现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才能将每月的开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而记账就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的好方法,这里介绍一下记账的几个进阶技巧。
单式记账法。这是最原始的记账方法,只记录收入和支出的流水账。如果今天你花了五百块钱吃饭,就是记下“吃饭支出500元”。但是用这种最简单的记账法记账,你就无法看到你的资金是如何在不同账户里流动的。比方说,你吃饭的钱是用银行卡付的,网购衣服的钱是用信用卡付的,这两笔钱是不同的账户支出的,但在账本上都只记录成一项支出。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现在会计通用的记账方法,一笔收入或支出都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当中进行登记。如果今天你花了五百块钱吃饭,就要同时记下两项,一项是“从银行取款500块”,另一项是“付给饭店500块”。这样就能够体现资金在各个账户当中的流动了。现在有很多手机记账APP都可以进行复式记账,你只要记录一次,就会自动帮你在多个相关账户当中进行登记。
控制生活开支
记账的目的不是单纯记录流水,而是要通过账本清楚地看到,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哪些钱是刚性开支,是一定要花的;哪些钱是弹性开支,可多可少,甚至可以不花。
控制你的生活开支就要让生活开支的增涨幅度不超过收入的增涨幅度。这里要注意一个收入陷阱的问题,很多人往往会把一些一次性的收入或者是意外所得当成是长期收入,从而增加了持续性开支,这就掉入了收入陷阱。比方说,有人抽奖得了五万块,于是自己添了些钱,买了一台车。但实际情况是,这五万块只是一次性的,你不可能每年都固定中奖,而你每个月的持续性开支却是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包括了:油费、停车费、车辆养护费等。正确做法应该是,将五万块投入到自己的理财计划当中,用它来产生更多的被动收入,当他的被动收入增涨到了足以支付车辆的固定支出时,才考虑买车的问题。
控制你的生活开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有时候感觉自己并没有买什么东西,但为什么钱却花光了呢?这就是你没有揪出开销中的拿铁因子。
什么是“拿铁因子”?
“拿铁因子(lattefactor)”一词由大卫·巴赫提出,指生活中如买杯咖啡般可有可无的习惯性支出。午饭后的一杯拿铁、跨行提款的7元手续费……这类零散的、习惯性的小额开支看似不起眼,但经年累月下来,数目不可小觑。
发现生活中不必要的消费,剔除“拿铁因子”,把钱花在最必要的地方,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有所值、不后悔。
增加被动收入
增加被动收入最主要的方法是投资。投资包括自我投资和资金投资两方面。自我投资,比如看书、参加培训等,这也是个很大的话题,这里不展开讲,下面重点讲一下关于资金投资的一些理论。
本质上来讲,资金投资就是花钱去购买那些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品种。当然,高回报和低风险这两者本身是矛盾的,投资的基本原理是:回报越高,风险越大。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构建资产配置组合,并且通过长期定投来达到“在合理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尽量追求高回报”的目的。
关于投资,首先先要了解一个概念,叫复利。复利的原理非常简单,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你每投资一期产品,到期之后,把利息和本金一起投入下一期产品里。如果一直不取出本金,就这样循环往复,钱越滚越多,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出现指数型爆发式增长。
由于复利是一个指数函数,计算起来很繁杂,在实际应用中便产生了一些可以用来估算的法则,比如72法则、71法则、70法则和69.3法则,用来估计复利投资的结果翻倍或减半所需的时间。拿72法则来说,72法则是指以1%的复利进行计算,经过72年以后,本金会变成原来的一倍。这个公式好用的地方在于它能以一推十。如果你已经确定了收益率,想计算自己的本金用多长时间能够翻一倍,只需要用72除以收益率就可以。比如,你投资的产品有9%的收益率,你进行复利操作,经过8年(72÷9)本金就能翻一倍。同理,如果你已经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在一定年限内把本金翻倍,通过72法则就能知道自己需要选择多高收益率的产品。
尽管想让钱翻倍的速度更快,但也不能把全部的钱都用来投资,大家都知道要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就引申出了资产配置的问题。这里介绍一个资产配置的参考法则——3331法则。
举个栗子:你月收入1万元,将其等分成10份,每份就是1000元。其中:30%用于日常消费;30%用于短期投资;30%用于长期投资;10%购买商业保险。
1.30%用于日常消费。这部分资产可用于逛街购物、朋友聚会、日常消费、交水电费等日常支出。
2.30%用于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主要用于配置现金管理类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这类资产有较高的流动性需求,因为周期性比较短,风险不大,因此收益也不会很高,一般在3%~10%左右。比如计划一场旅行,换一部新手机,诸如此类的目标都可借此来实现。
3.30%用于长期投资。选择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长期持有以搏取更高的收益。比如可以选择定期定额投资指数基金,在固定的时间(如每月1日)、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元)投资到指定的基金中。挑选一只好的基金,是定投赚钱的重要前提,总的来看,需要挑选风险更分散、长期业绩向好、指数拟合度(跟踪误差)小、基金公司实力强的基金。
4.10%购买商业保险。保险是所有金融产品中唯一能主动对冲风险的产品,所以要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一旦出事,保险保障收入不会消失)购买消费型保险,包括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人寿保险等。
而这10%的保险投资,保费和保额应该怎么配置呢?“双十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参考。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保额不要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0倍。在实际运用中,上下浮动5%以内均为正常的区间。如果保险花费比重过高的话,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投入过少的话,保额不会太高,风险发生时所得到的赔偿金难以覆盖损失。这个定律总体上更适合中产家庭。对于年收入达到千万的家庭来说,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强,不必将过多的资产用于购买保险。而对于收入过低的家庭来说,勉强缴纳保费并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