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快时尚巨头Gap集团或将出售同名品牌的中国业务一事闹得沸沸,尽管官方并未公开表态,但行业并未停止对Gap乃至快时尚日渐下滑的讨论。不仅Gap生变,Zara的姊妹品牌Bershka和Pull&Bear也早已宣布将退出中国市场。频频闭店、业绩跳水,一个个快时尚行业曾经的领军者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似乎并不明朗,商圈中临街的黄金铺面也不再将快时尚视为座上宾。分析认为,即便Gap短暂调整后再卷土重来,重新思考中国市场也可能来不及了。
前途未知 退出中国市场?
2010年进入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1年有余的Gap,未来走势成了一个谜局。3月9日,有消息称Gap集团正在进行战略调整,或将出售中国区业务,已经开始与潜在买家进行接触以评估收购兴趣。但相关谈判尚处于初期阶段,Gap集团也可能决定保留这块业务。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Gap集团,但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做出回应。
实际上,Gap在中国市场的撤店苗头早已开启。此前,Gap在取消将Old Navy品牌分拆上市的计划后,于去年将该品牌撤出中国市场。据悉,Old Navy目前是Gap集团最大的品牌,2002年75.36亿美元的收入是Gap 品牌33.88亿美元的2.2倍,占集团整体收入的54%。不过与Old Navy 直接关店不同,Gap在中国市场拥有更高的知名多和门店网络,尤其是旗下童装业务仍颇受欢迎。
走到如今的Gap,似乎已抵挡不住行情的发展。Gap集团财报显示,2020财年Gap品牌亚洲地区共关店34家,现有门店340家。集团方表示,关店数代表永久性关店而非因新冠疫情导致的暂时性关店。
对于Gap集团或将出售中国区业务的现状,总裁网首席培训师周锡冰表示:“整体来看,Gap难以适应中国市场。”首先,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在中国市场,时尚品牌通过高效的供应链来降低产品的成本,以此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但随着中国新消费族群崛起,之前的规模化设计和生产被小众的个性化更强的小品牌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