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数据令人关注,那就是自从8月份监管部门出台新规后,特别是来自于3道红线的压力,截止目前TOP15开发商中就有9家开发商过滤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也就是说融资债务将会受到冲击。仅从这一点来看,恰好似乎佐证了一个道理,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曾几何时正是因为大量现金流冲击下,外部有着货币政策倾斜,内部有着棚改货币化处理,仅在短短10年期间,我国家庭财富70%都聚集在房产。反观现在现金流早已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客观来讲,近些年来的楼市形势有点微妙,或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从政策布局来看,调控加码是必然趋势,去年全国累计调控次数620次,而在今年只多不少,也就是说想靠政策拐点翻身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其次曾经作为房价上涨源动力的因素逐渐消失匿迹,例如去库存、棚改,相反的中小城市落户限制被取消,人口红利的背后住房需求将再一次爆发。
简而言之,众所周知政策的定位最初由“遏制房价上涨”转变为“房住不炒”,那意思是不是代表着政策的作用性仅局限于炒房,对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从过去案例来看,实现人人有房可住或许比房价下行更加具有挑战性,弯道超车也许就是新一轮调控战略布局。
从以上特殊背景来看,大家得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楼市宏观背景发生本质改变。此时我不禁感叹在此次调控过后,房子不再值钱,原因很简单,表面上有着市场饱和度的压力,即使在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支撑下,但这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这一点不少三四线城市出台购房补贴就是最好的体现。
其次暗地里有着市场预期作怪,对于个人持房者来说,短期内无法套现就意味着亏钱,还不如降价抛房快速止损,由此郑州、杭州等地二手房挂牌房源激增;对于购房者来说,买涨不买跌是核心思维,既然市场处于横盘之际,还不如坐等观望。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矛盾”,房价下行的节奏似乎成为了“房价触底”,至于这个底有多深,我只能说很虚幻。
回归现实,以上2点因素将会促进房子不再值钱的局面形成,简单一点的就是市场供大于求,即使是货比三家,购房者的选择仍游刃有余;复杂一点的就是三四线城市率先出手,抢夺仅剩的消费群体,将会引起一系列反应,例如开发商降价促销,这一点在金九银十期间恒大高调宣布全国楼盘7折出售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房子的交易和套现周期被拉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与此同时,最近市场一些小波动令人深思,例如合肥某楼盘,临近地铁也逃脱不了降价的命运,甚至降价40万无人问津;燕郊市场一片狼藉,此时的持房者均是外地人口,售楼处空无一人,随便一套房子跟最顶峰比较,至少相差百万;天津一业主以110万买下一套三居室,不到三个月同价位房子阴跌40万,业主不禁哭诉房子还未焐热,首付就被赔光。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最近央媒逐渐“敲打”楼市,9月28日监管机构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规模,对于部分银行要求占比降至30%以下。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时银行需要严格控制房地产规模增加,但并还没有量化,目前可以确认的是住房贷款审批资格会提高。
其次同一日经济参考报发文表示,金融属性若缺少有效约束,容易成为房价炒作的助推器。从这2点来看,其实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资金,这一点和第一段遥遥呼应。如果说以前是开闸放水,此时那就是市场正在主导蓄水,最关键的是LPR布局完成,房贷利率的弊端无需考虑到实体经济。
总的来说,未来的楼市很艰难,也许房子根本卖不出去,也许市场横盘,购房者买不到合适价位的房子,但这终究只是微观体现。如果要说的更加直白一点的话,在“经济内循环”体系下,资金更多的是双向循环,此时的大额消费就显得岌岌可危,毕竟拉动市场内需才是当务之急,新一轮调控才刚刚开始。
但不管怎么说,买房不易,持房更难,这就是生活。对此有些人对于楼市有着独特的看法,例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就曾“直言不讳”,高房价不但摧毁了年轻人的想象力,还毁掉了无数年轻人的爱情。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真敢说,买房结婚、买房工作,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还未意思到房子的价值在哪,但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存在,房子早已成为必需品,是你需要房子还是房子需要你?这一点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