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又进入了关键期,如果稍稍放松一点,房价的上涨可能再次从一线城市的示范效应中应声而起。如果继续精准加码,则可能把房价的上涨消灭在萌芽之中。很显然,根据最近各城市出手的措施来看,大家都选择了后者。法拍房、假离婚、契税、房贷利率及消费贷的检查等纷纷出台。进一步用实际行动让大众知晓坚定落地房住不炒,严禁任何炒房行为。
最近,党媒更是对楼市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
经济日报发文“大城市应成“房住不炒”模范生”,在文章中,经济日报认为:
如果房价快速上涨,会加重普通民众的购房压力,也会导致大量炒房资金流入楼市,增加市场泡沫和金融风险。
文章强调,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入手,认真梳理各项调控措施及产生的效果,结合各个城市现状、特点、发展前景调整、完善调控措施,切实“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在给出的建议中有三方面特别吸引买房人的目光。一是适度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二是调整存量、改善结构。丰富完善差异化的信贷、税收政策遏制投机性需求、防止炒房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三是多渠道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合理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从近期各城市发挥控房价的主体责任来看,上海有了积分摇号,深圳有了二手房参考价销售的新要求。楼市调控一城一策变得更加精准。
党媒新华社客户端也发布了楼市相关的文章。题目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力促楼市稳健发展”。文章认为本轮市场过热苗头的出现是由炒房带头、投资及消费跟随所导致的。
2021年以来,对于楼市过热的城市,主管部门迅速行动,亲赴一线指导,要求发挥城市主体作用,为过热的苗头降温。随后,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杭州等地开始“组合拳”,对炒房行为实行精准打击。而作为楼市房住不炒的模范生北京,也提前发布通知进行告诫提醒。对于购房资金来源,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不管是深圳还是广州,都在开展全面排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对违规的处罚既罚单位也罚个人。
文章提醒买房人,抑制炒房的制度和机制越来越严密,炒房空间越来越小,风险和损失则将越来越大。在供给过剩地区炒房者已经被套或出现亏损,对于工薪炒房者来说更是难以承受损失。这一点可能从燕郊房价腰斩来感受到。有燕郊业主发出通知,声称“免费送房”,只要接手按时偿还房贷就行。但是,事实上却没有接盘侠。因为,按现在的房价,房屋的价值远低于所欠银行的贷款。
新华社客户端提出的解决办法中有两点与经济日报相同。
一是加快住房供给土地制度改革。
二是切实扩大和加快新市民的住房供给。
与之不同的是,新华社客户端提出了房地产税改革,通过房地产税来抑制投机。同时针对新房、二手房价差的套利炒房行为开展打击。
整体上看,在楼市调控加码的同时,预期管控越来越明显。
最后,让我们用新华社客户端上的一句话来结尾:严格执行政策,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和违规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