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多的改造升级,青海省博物馆日前重新开馆。改造后的博物馆展陈面积9450平方米,展出文物240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1件。
青海省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1+3”主题展览体系,多角度展现青海地域历史与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优化功能布局,为观众提供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彰显青海人文魅力。
都兰热水墓群出土的唐代骑射形金饰片。
“1+3”展览精彩纷呈
“新的展览最大的特点是整合了全省文物资源。”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黄培培介绍,“我们在充分挖掘自身馆藏资源及文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青海博物馆联盟文物资源,扩充展品类型,丰富展览内容,提高策展能力,全景式展示青海从史前文明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青海历史文物展是青海省博物馆“1+3”主题展览体系中的核心展览。展览分为6个部分,参展文物600多件(套),系统展现青海历史发展进程和多元地域文化特色。在以往展陈的基础上,增加了“乙弗勿敌国”“乙弗皇后”“粟特人在青海”“都兰遗珍”等内容,对青海历史文化的阐释更加全面,部分参展文物为首次在青海省博物馆亮相。同时,充分挖掘青海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古代青海境内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交通功能与历史风采,体现青海在“一带一路”中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青海考古成果展是我馆首次举办考古成果专题展览,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考古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我们秉持‘让文物回归考古语境’的策展理念,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公众近距离了解考古文保工作。”黄培培说。考古成果展包括11个部分,介绍了青海最具代表性的8处考古遗址及南亚廊道调查项目,既有对考古过程的梳理,也有对考古成果的解读和阐释。通过微缩景观、视频、场景复原等形式,对海西都兰2018血渭一号大墓进行全面展示。洛阳铲、放大镜、小型铁锹……形形色色的考古工具加上考古现场图片、考古笔记等,带领观众走近考古现场,了解文物是怎样被发掘出来,又经过怎样的保护修复,最终呈现在博物馆里。
青海是非遗富矿区,拥有形式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立足于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辅以青海古建、地区代表性自然风景等,让观众感受“看非遗游青海”的效果。
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策划的特别展。展览结合青海省2021年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联合西路军纪念馆、慕生忠将军纪念馆、原子城纪念馆等红色主题纪念馆、博物馆,用文物讲述青海省18处革命遗址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