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怎么想的,来过澳门的游客都知道,在澳门有一些奇奇怪怪名字的街巷,比如“恋爱巷”、“美女巷”等等,一听名字你就满脸的问号,然而这些都不是最离谱,我们今天就要走进澳门最“离谱”的街巷——“疯堂斜巷”,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会被冠以如此匪夷所思的名字呢,今天我们就要一探究竟。
我们没有乘车,澳门的小巷是容不得汽车的喧闹的,步行是体会这个城市最美风景的最好方式。 从澳门文化局出发,外墙是鲜艳的黄色还是当年葡萄牙保留下来的彩色。走在瓷砖铺成的街道上,感受着当时葡萄牙人在这里留下的气息和他们所遗留下来的建筑,今天的澳门之行注定是彩色的。
我们今天的第一站便是澳门演艺音乐学院,它坐落在澳门一条街巷的转角,大门并不起眼,但是这红白相间的墙壁倒是颇有几分醒目。一股简朴、脱俗的气息,令人有一种时光倒流之气。这里是澳门艺术文化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很多的文化名人。
从望德堂坊寻路而上便是疯堂斜巷,映入眼帘的第二个建筑便是这座具有宗教特色的教堂“望德堂”,当时留下来的这座教堂如今成了老年人的活动中心,每天都会有很多老年人聚集到教堂前的广场,一起谈天说地,唠唠家常,缓解一下子女不在身边的无聊烦闷。
教堂对面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建筑“大疯堂”。这是一座雅致的南欧风格建筑,精美的雕花,巴洛克式圆柱,圆弧型的铸铁栏杆,优雅之感派头十足。据说这座建筑以前是收留麻风病人的,进行封闭式的医疗管理。而对面的望德堂便是专门为麻风病人做祈祷用的,以求心灵上的寄托,所以也被叫做“疯堂”或者“发疯寺”。于是望德堂前的斜坡就有了“疯堂斜巷”的名字了。斜巷极具异国风情,地面铺设的是碎石 马赛 克,充满着 葡萄牙 本土风格,听说碎石是从 葡萄牙 运送过来的哦。不过麻风院现在已经不在这条小巷里了,麻风院在1882年的时候迁往离岛,后于1947年迁到路环岛。
再往前走,前面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疯堂斜巷子8号有几栋黄色的葡式建筑,在疯堂斜巷里很是醒目的,这些建筑就是仁慈堂婆仔屋。至于这个地方的由来真的是大有名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大量上海葡侨走难到澳门,这里一时成了难民和穷人的容身之所,其实婆仔屋的真正名字是“贫困者之家”。后来改作老人院,让一些终身未曾结婚的老年妇女入住,因此称为婆仔屋。也有人说是葡萄牙男人们出去打仗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就团结在一起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小院,一起生活互相扶持,她们会做一些可口的糕点等待自己外出打仗的丈夫归来,这也就是澳门老婆饼的由来。
婆仔屋共有32个房间,约16平方米的大小,这些房间现在基本都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如染布坊、儿童艺术游玩室 、陶艺工作室(拉坯室和手塑室等)、艺术工作坊等,定期举办各种男女老少都可参与的活动。婆仔屋的院中有两棵遮天蔽日的老 樟树 ,树干树枝都纠缠了不少的绿萝藤蔓,还有一口老井,仿佛岁月沉淀下来的故事都在这里凝结,给人一种岁月安好的静谧感。在周末这里还会举行露天音乐会、放映电影等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在婆仔屋的身后便是一个“疯堂10号创意园”,是一幢淡黄色的四层葡式建筑。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文化展,有许多摄影、陶笛、陶瓷、油画、漫画、时装、平面设计、雕塑等展览及艺术工坊。原来这里也曾是澳门廉政公署和环境委员会办事处,是澳门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建筑。
如今的这条巷子因为起绚烂的色彩以及具有历史感的建筑,已经逐渐成为澳门文青的聚集地了,很多游客也喜欢到这里来打卡拍照,随便拍一下都十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