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龙”或“恐龙”我们一定会联想到侏罗纪时期,侏罗纪公园里的各种恐龙种类。但是你知道吗?在贵州兴义,竟发掘出了比侏罗纪时期还早的生长于约2.4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的“贵州龙”以及生物群。
地球的沧海桑田就是会造成这些繁复的死亡和新生,但它们保存的丰富性、完整性和精美性,在全世界都实属罕见。
-01- 神秘生物的发现
顶效的绿荫村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村落,村民盖房几乎都是就地取材、把石头加工成各种需要的形状,因此这些地方的屋顶上很少见到瓦片,片状的页岩岩层就是最好的替代物。一天,胡承志(来自地质部陈列馆,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古生物方面的专家,)偶然在绿荫村民房铺顶的石板中发现一种略微凸起的、奇怪的纹样,高度的职业敏感告诉他:这可能是一种化石。
后经过仔细研究,证实了这是一种全新发现的物种,其生存时代推测为三叠纪(距今2.52亿~1.99亿年),是一种小型海生爬行动物,属于鳍龙目中的肿肋龙类,个体较小,但身形细长而弯曲,四肢相当强壮。后来我国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开山鼻祖杨钟健教授将该物种命名为“贵州龙”,为了让后人记住化石发现者胡承志先生,因此它的全名是“胡氏贵州龙”。
-02- 承上启下—转折起兴义
半个世纪后,兴义市乌沙地区又出土了大量三叠纪的脊椎动物化石,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强烈关注。这里的古生物遗迹中产出了大量保存完整、形态精美的化石,尤其以海生爬行类和鱼类最为丰富和完好,其类群多样,包括鱼龙超目、鳍龙超目、海龙类和原龙类,鱼类多达9科13属。作为单一物种名的“贵州龙”不足以涵盖整个动物群的所指,故学界将其正式名称改为“兴义动物群”。
兴义动物群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记录了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面貌和形态上的一次大转变,这一转变对于搞清楚三叠纪所有海生爬行动物的分布和迁徙方式有重大意义,在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苏。
2.52亿年前,全球性的火山活动让地球上的生命横遭灭顶之灾,95%的海洋生物因这场浩劫而消失,然而生命不息,在灭绝事件发生不久之后的早三叠世,说明一些早已适应陆地生活的爬行动物重新返回海洋,进化出水生能力。并且兴义动物群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资源在地层中十分连续,这在全球各个同类产地中绝无仅有,让我们得以一窥生命更迭的奥秘。
-03- 世界名片
从2.4亿年前至今,从一个地理到另一个地理,一种水土到另一种水土。这个群体都是隐在的,作为黔西南的地质遗迹,被发现之后,还涉及曾经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作为贵州龙化石遗迹的发源地,黔西南兴义的贵州龙博物馆、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展览着各种古生物化石,还将结合科普教育、旅游为一体,置身其中,好像是一个有当事人的现场。
曾经的兴义,无疑是大海中很神秘的海域,这片海域的故事就像一个谜团,留在黔西南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