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到徽州
有人说,她像一幅画,南湖春晓,月沼风荷,倒映在山水之间
有人说,她像一首诗,双溪映碧,亭前古树,书写于日月之里
有人说,她像一首歌,书院诵读,牛肠水圳,奏鸣于街巷之中
而亲眼见到她之后,我才发觉,她更像一个梦
是我醒来仍旧忘不掉的那种梦
又是一年人间最美四月天,让我们相遇在徽州吧
水墨宏村
说到徽州,有句古话你一定听过,“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说的是,古徽州由于山地众多,田地极少,所以徽州人家无法养活自己的子孙,男孩子到了13、4岁就会外出学徒,学不成不能归家的。这就是古代闻名的“徽商”的起源了。
而徽州女人自然过的也很不容易,丈夫外出经商,家里大大小小全靠女人一手打理。徽州春行第一站——[宏村],设计正是出自这里的一位女性——胡重之手,她亲手设计了宏村的水圳、月沼,引入活水,给后人留下了这美丽的、生活便利的、如画的乡村。
宏村最值得看的地方,便是它对于水的规划处理。缠绕全村的水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水系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恰似一头牛,所以,宏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牛形村”。
引清泉入村的渠道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泉水在流入“牛胃”月沼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为“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后,最终流入河流。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一绝。
在宏村里,最适合拍照的景点有两处,一处是南湖上的画桥。它是游人进入村内的必经之处,也是许多画家摄影师们驻足停留的景点。遇见一位画家在画桥边上画桥,真是太有意境了。
第二处也是最经典的景点,便是宏村的月沼,也是最出大片的地方。把镜头放低,让水面形成倒影,真的就如画一般,怎么拍都美,怎么拍都好看。在月沼旁还有当地人在晒笋干,以此为前景,用上广角镜头,再遇上好天气,拍出来也是分分钟刷爆朋友圈。奥斯卡最佳影片《卧虎藏龙》曾在此取景拍摄,村外的南湖桥,正是李慕白牵马走过的桥;村中的月沼,是玉娇龙点水而过的地方。
宏村里共有明清建筑103幢,民国时期建筑34幢。最有名的便是月沼旁的汪氏宗祠。它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名乐叙堂,又名众家厅。这也是宏村唯一的祠堂,因为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汪家的子孙。在这里,就供奉着宏村女设计师的画像,在那个女性地位不高的年代,能被放入祠堂,可见这位巾帼英雄对宏村人的意义有多重要。
徽州建筑另一大特色便是精致的三雕,徽州木雕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木并称徽州三雕。承志堂最精致的地方,就是前厅,而这里也是游客最常驻足观赏的地方。不管是横梁上、门上,或者是拱棚上,都雕刻了各种寓意十足的图案。
古意南屏
徽州春行的第二站,我们一家来到了[南屏]。它虽不如西递宏村有名气,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二十年前张艺谋来到南屏,中国第一部奥斯卡提名电影《菊豆》在这里诞生,80%的镜头都在这里的叶氏宗祠中拍摄完成。从此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小小村落被人们所知,逐渐以“中国最美影视村”的名号走进了旅行爱好者的视野中。
我们一家是自驾出行,当车子临近古村,眼前突然便出现了一望无际的金黄。山,水,花,树,仿佛是梦中才有的场景,打开车窗,一阵沁人的油菜花香一股脑钻进鼻腔,整个人仿佛都要融化在这春天的味道里。
飞起无人机,再看看航拍镜头下的南屏,更是美的让人窒息。远看,一片一片的油菜花海犹如多彩的地毯,或浓或淡,或密或疏,编织出金黄、黄绿,青绿交错的图案,均匀整齐的铺开再皖南的大地上。近看,油菜花与豆荚的纹理又形成了独特的画像,宛如小姑娘身穿的碎花裙,黄的花,绿的布,清爽美丽。
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掩映着高低起伏的古村落,黄的花,青的树,黛的山,黑白的屋,这是独属于南屏的春日色彩。层层叠叠的建筑,迂回婉转的街巷,规模不一的祠堂,这是独属于南屏的诗意构成。花海中幽深的小道,直指远处飘渺的青山,山间有云,花间有你,你在看风景,而我在看你,随手记录你们的美好,这便是幸福的模样,旅行的意义。
有人说西递是一个男人,宏村是一个女人,那南屏便是一位老人。一千多年的历史,72条古巷纵横交错,36口古井点缀其间,虽不大,想要窥见南屏的全貌,却要费点儿功夫。若一不小心,便很容易迷失了方向。两边飞起的檐角,高低参差的马头墙,岁月混着雨水,在身旁书写着古村道不尽的时光过往。
南屏,被人们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在南屏古村至今保留着八个大大小小的祠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生活着一个或者几个家族,各个家族都要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因此,来这里一定是要参观古祠堂的,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叶氏宗祠。
“叙秩堂”即叶氏宗祠,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1989年张艺谋就是在这里拍摄电影《菊豆》时,将此改装成了杨家染坊。至今“叙秩堂”仍然保持了当时拍摄《菊豆》时的场景,祠堂内摆放着“老杨家染坊”的匾额,天井处悬挂着高高的布,祠堂内摆放着当时拍电影用到的道具,墙上挂着电影的剧照,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电影中的世界,祠堂的厚重历史与电影的艺术气质合二为一,让人流连忘返。
就建在叶氏宗祠旁,是叶氏支祠“奎光堂”,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叶氏支祠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
得月楼
来到徽州怎能不吃一次特色的徽州美食!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处味道不错又各具特色的徽州菜馆。第一个是在月沼的[得月楼],这里是舌尖上的中国取景地,著名导演冯小刚也在这里吃过饭,地理位置绝佳,菜品也是很棒。当季的鲜笋遇见村民晒的腊肉,端成一锅,咸香美味,笋子的鲜嫩与腊肉的劲道碰撞,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33
黄山特色的毛豆腐在这里也能吃到。别看这小小的一块豆腐,其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通过发酵,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产生的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反而是对人有益的。试着吃了一口,果然味道还真不错!除了这些还有各种各样的徽州美食,不多说,先看看美图过把瘾吧!
地址:月沼景区宏村镇宏村前街21号
菊豆饭店
前面已经说到南屏是《菊豆》电影的取景地,那去菊豆饭店吃一次正宗的徽州美食,那才叫完美。四方天井,木桌木凳,感觉像是回到了菊豆的那个年代。腊肉配笋的经典搭配,还有新鲜的小河虾,香椿头,都是地道的皖南风味。
36
在这里,必须介绍的一道菜就是这大名鼎鼎的臭鳜鱼,闻着臭,吃着香,一条吃完还不过瘾,越吃越上头。说起安徽臭鳜鱼的来历,这就要追溯到200多以前了,当时在安徽沿江一带的居民大多数是靠打鱼为生,在冬天的时候,鱼贩们会被鳜鱼用木桶装起来,然后贩卖到徽州山区,可是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运送过去要很久的时间,所以鱼贩们就在鳜鱼上撒一层盐来保持鱼的鲜嫩。但路途遥远,等运送到地的时候,鱼都开始散发出臭味,但鳜鱼的鱼鳃仍然是鲜红色,而且鱼鳞也没有脱落,当人们把这发臭了的鳜鱼洗干净后,用来做菜,却发现吃起来没有一点臭味,肉质反而比新鲜的鳜鱼更加鲜香嫩滑,非常好吃,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于是臭鳜鱼慢慢的成了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流传至今。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南屏碧阳镇南屏村中段
徽州木雕
看完木雕,还可以去亲自体验木雕技术。在宏村里有一位木雕高手,他是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理事会副理事长,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木雕传承人,汪德洪老师。
这一次,我们有幸见到了他本人。老师现场示范了木雕技术,手把手教我们亲自雕刻了一块小木板,虽然只是浅尝辄止,但我却深深的被吸引了。看着汪老师桌上大小不一的工具,工作室里精致栩栩如生的木雕,仿佛像活了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徽州竹编
当你走在南屏,不止有皖南村落的美景可以欣赏和口味独特的黄山美食可以品尝,你还可以跟着竹篾师傅学手艺,寻找即将消逝的古老竹编技艺。一个木桌,一把木椅,几条竹片,在叶氏宗祠前,老师傅手把手亲自教学,米果小同学学的格外认真,不一会,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当樱花落满通往奇墅湖的大道,这里是另一处徽州。撑一把油纸伞,米果和米果妈妈一起漫步,仿佛是入了画,一阵风起,落英缤纷,美若仙境。不过这里倒真有仙境之名,这次宏村春行,我们一家选择入住的就是奇墅仙境中坤国际大酒店,湖畔风清,落雨纷纷,黛色青山,这一次,我们真正的住进了徽州。
整个酒店占地面积非常大,度假村距离宏村景区3.5公里,乘坐出租车约7分钟;距离梓路寺6公里,乘坐出租车约10分钟左右可以到。逛完景区,来这里度假放松心情,让满身沾染的徽州的意蕴,在这里多绵延几分。
整个酒店全部都是徽派建筑的风格,依着奇墅湖而建。远山与近处的水面,相映成趣,宛如画中,却比画更美。
我们入住的是1号别墅,整体素雅的风格搭配周边山山水水的环境,好不喜欢,五星级的配置,各种设备都一应俱全。亚麻布制的窗帘,沉稳的木质家私,柔软的枕头配上超大床,给一家人都能带来了舒适的体验。
晨也徽州,暮也徽州,在这里,过的就是徽意慢生活。清晨,来到酒店里的茶山上,采茶,挖笋,听鸟鸣,惬意自在。我们去时,正好赶上挖春笋的季节,拿着小背篓,扛起小锄头,米果第一次挖笋就挖到一个超大的,别提多开心了。
早上挖出的新鲜笋,中午便在大厨的手下变成美味无比的徽州佳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道菜都来自于当季的时令蔬菜,新鲜美味又健康。胡氏一品锅,臭鳜鱼,葛粉园子,五加皮炒蛋,煲鸡汤,精致的摆盘,融入徽派建筑的摆件,真的是每一处都花了心思,无不让感受到徽州人的热情。在来上几杯当地特色的宏村阿菊,暖暖的,得劲!
我最爱的是铁板毛豆腐,光看颜色已经很吸引人了,每块豆腐都用特制的徽州产毛豆腐,煎至7、8分,两面焦黄即可。撒上葱花、点上徽州辣椒酱,入口爽滑,外脆里嫩。这大概就是徽州人的智慧吧。
后记:徽州春行,不过三日,徽州一梦,却已千年。这粉墙黛瓦,月沼倒影,大红灯笼街巷挂。屋前晒着太阳的小黑狗,门外张望着来往人们的大猫,墙上洗不掉的雨水痕迹,永远不能遗忘的东瓶西镜放,那个关于徽州的梦,是明天依旧会落在书院里的光,是传承了百年,一代又一代的生活模样,是生长在我们心底的泥土深处,缠绕千年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