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北京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品质好,但是这个“好”,不是“叫”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炒”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政府出政策,开通道,架平台,搭桥梁;企事业逮机会,出想法,接地气,做产品;老百姓常走动,肯花钱、多消费,有个乐,三方齐搭台,三方齐合适。
做文化就怕高高在上,孤芳自赏,做一个玻璃罩子里的“梅兰芳”,光听好,不叫座,早晚得饿坏了;可是“叫座”光靠歪门邪道、满嘴跑火车,那也不是北京文化的路数,甚至有悖社会责任。怎么能让北京的优秀文化做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呢?
别说,咱新老北京人都还挺有招儿。
京剧
◎研京剧课题
◎说京剧评书
◎绘京剧地图
京剧 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儿”
京剧是北京的一张名片,而西城区则是京剧的发源地。如何保护、传承、开发京剧这个大IP,西城区没少动脑筋。日前,西城区在大栅栏三庆园举办“国粹之旅”西城区京剧发祥地主题活动,围绕“京剧发祥地”这个品牌,相关人员介绍了他们的做法。而这些做法总结起来就是:老中青三结合。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西城社科联联合发布了《西城区京剧文化研究》课题成果。
该项课题着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从宫廷京剧、私寓制、戏曲行会精忠庙、京剧班社与演员、戏园文化、京剧流派、京剧文学、行头砌末、科班戏校、京剧院团、现代传承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着手,运用历史文献和现实材料,全面准确地勾勒北京西城地区京剧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代轨迹。课题将汇集成书并于近日正式出版。
中 名家评书意传承
由西城区文化艺术扶持资金支持的原创评书《梨园演义》全本正式发布。该部评书着眼京剧初步形成之际,梨园群英在“徽汉合流”“花雅之争”的大背景下,求新求变,以血肉之躯成就氍毹精魂,推动着伟大艺术的前进,改写历史、铸就风云变幻中的永恒辉煌。书中彰显梨园情义,师徒父子、同行同道或惺惺相惜、或锋芒相向,菊坛群英传,尽在这部《梨园演义》。
该书由中国煤矿文工团说唱团著名演员王玥波播讲,并已全本上线西城文化云,供听众免费收听。
青 旨在未来出地图
西城区京剧文化地图同期发布。历史上,西城区戏台聚集、科班汇集、名伶云集,见证了京剧的诞生与成长、成就和辉煌。为了能够展示西城区丰厚的京剧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西城区京剧发祥故事,西城区委宣传部会同有关专家几经研讨,最终遴选出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京剧地标,推出了这张文化地图,京剧发展史上重要的戏园、科班、票房以及当下人们耳熟能详的剧院、故居、博物馆跃然纸上。
这张图将让人们重温京剧历史,带领人们穿越时空,漫步胡同街巷,寻找那份传承的初心。
据介绍,近年来,西城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老城文化,着力塑造“京剧发祥地”文化品牌,通过深化京剧研究,深挖国粹文化内涵,实施重点文物项目、打造品牌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体验一项“京剧文化地图” 二百余年京剧历史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体验了由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出品的“国粹之旅——西城区京剧文化地图”。
说是“地图”,其实这个“西城区京剧文化地图”是一个小程序。点击它的目录,北青报记者发现这个地图选取的地址包括四大品类,分别是:“京剧人才培养与交流”;“舞台艺术”;“京剧名人故居与博物馆”;“京剧艺术管理、传播与研究组织”。
以往,人们更关注的是京剧演出场所和京剧名人故居,如梅兰芳大剧院、湖广会馆、梅兰芳故居、尚小云故居、马连良故居等,但是在这个地图里,用户可以发现京剧里的许多冷门地点,例如北平梨园工会、国剧学会(旧址)等。此外,这个地图连票房都有,历史上的知名票房和现在红红火火的百姓票房,上面都有标注,如金融京剧团、牛街民族之音京剧团等等。
虽然内容上是传统文化,但是这个地图设计得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在视觉上,有卡通穆桂英作为背景人物;在使用上,点击“筛选”后再按地图上的指示图标“小灯泡”,便可获得所查询的单位及其介绍,而每个介绍里都配有相应的图片。
据西城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进一步弘扬京剧艺术,讲好京剧故事,擦亮“京剧发祥地”金名片,西城区委宣传部会同多位专家最终遴选出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京剧地标,最终推出了这张文化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