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旅游 >

罗布泊出现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湖泊

条评论

罗布泊出现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湖泊

  前言

  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由于形状像是一个耳朵,又被称为“地球之耳”。对罗布泊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山海经》。

  在其中的罗布泊被描述为“幼泽”,在公元330年以前的罗布泊充斥着湖水绿洲,一片繁荣生机。孕育了西北侧有“丝绸之路”咽喉之称的楼兰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楼兰文明。

  如今已经成为深埋黄沙之下的废城,只有依稀的遗迹还能让人窥得其中的依稀繁华。而曾经生机勃勃、面积广达三千平方公里左右的罗布泊,也干涸已久,寸草不生。

  有关罗布泊的神秘事件和各种传说层出不穷,如著名的彭加木失踪事件,就让本就显得恐怖的罗布泊增添了一丝诡异的色彩。

  直到近几十年来,这个“消失的”罗布泊又重新出现了碧波荡漾,宛如热带岛屿般清新的蓝绿景色,其水量所汇集成的湖泊面积竟多达一万多平方公里。

  罗布泊的水“回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罗布泊的水是怎样干涸的,又是怎样再次出现的?

  罗布泊的消逝

  要知道,罗布泊曾经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上个世纪初,人们对塔里木河道改建东流,使其注入罗布泊,成为了我国当时最大的咸水湖。

  使其湖泊面积达到5350平方公里,是史上罗布泊含水量最大的时期。而这个有“幼泽”之称的一片绿洲之地。它是如何一步步干涸走向生命禁地的“死亡之海”呢?

  首先,从自然地理的因素来看,罗布泊所在的塔里木盆地区域深居内陆,季风送来的水汽很难到达内陆地区,本身属于干燥的沙漠气候,极度干旱缺水,夏季最高气温能高达四十多摄氏度。

  而罗布泊身处盆地底部,地势低洼,受到周围高山地势的阻拦,水汽更加难以到达,附近的雪山的雪线也在逐年退化,在如此高蒸发率的情况下,能流到罗布泊的融水少之又少。

  因此罗布泊水资源日渐减少已成必然趋势,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共同造成的的结果。其次就是人为干扰因素。根据地质学家考察发现,罗布泊形成于第三世纪末到第四世纪末的时期,历史悠久。

  在东汉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中,那个时候的楼兰就已经陷入了缺水的困境,为了缓解楼兰的缺水困境,敦煌的穆勒召集各方人马连夜横断塔里木河注滨河的径流,引水入楼兰。

  这导致塔里木河中下段河道改变了流经地区,能流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了,也没能挽救楼兰的缺水困境,最终楼兰因为断水而灭国。

  直到清代,罗布泊就算涨水也不过几公里宽,严重缩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湖;而真正导致罗布泊灭绝的根本原因是近现代遗留的历史人为因素。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持续发展。在西迁政策的影响下,为了能够逐渐新疆建设兵团,大量的人口涌入此地,导致塔里木河的需水量继续增大。

  人们在塔里木河上大量修建水库,毫无节制地使用水源。最终导致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几近断流,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沿岸农业的发展。

  随着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水的水量逐渐下降,水的补给远不及蒸发量,罗布泊逐年干涸。导致罗布泊周围的植被和生物都受到了影响,逐渐干枯萎靡,就连有着“防沙卫士”之称的胡杨树都成片死亡。

  再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逐年侵蚀融合,罗布泊终于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令人叹惋,许多慕名前来探险的人都一去不复返。那么,为什么逐渐干涸并一片死气的罗布泊又出现湖泊了?

  钾盐-罗布泊的生机

  罗布泊虽然干涸了几十年,但地质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对这里进行勘探。直到近十几年来,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漠上竟然出现了蓝绿色的清澈湖泊。

  原来,这要归功于罗布泊的钾盐。据调查勘测发现,罗布泊干涸以后,湖底便会形成一层三十厘米到一米厚的钾盐层。

  而罗布泊有着全中国最丰富的钾盐矿藏资源。储量超过了2.5亿万吨,而这些蓝绿色的湖泊,就是钾盐开采遗留下来的产物。

  钾盐是指含钾类矿物的统称,包括光卤石、氯化钾。其用途非常广泛,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钾盐都用于农业化肥的制造,主要产品有氯化钾和硫酸钾。

  这是最主要的三大肥料之二,对农业的贡献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钾盐在工业上的也发挥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陶瓷玻璃的制造,清洁剂的生产,纺织染色甚至化学药品的生产,用途十分广泛。

  上个世纪的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都是重要的钾盐原产地,在一战后德国甚至控制了几乎全球的钾盐市场,但是如今市场上四分之一的钾盐都来自加拿大。

  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钾肥的使用需求量十分巨大。但是中国在此时还是以钾进口为主,因为当时我国的钾盐资源并不多,不能满足国内的钾需求。

  在罗布泊的钾盐资源被发现以后,许多地质勘察人员便来到此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了更多的钾盐卤水储蓄池,为了达到对罗布泊钾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除了用来制造农业化肥,人们还把这些卤水进行提纯,加工成可以食用的盐。于是人们正式开始了对于罗布泊钾盐资源的大力开采。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钾盐矿通常以卤水层的形式深藏地下,要把钾盐矿开采出来的同时就势必要将地下含钾卤水抽取出来,再在地表将钾盐进行提炼。

  这些大量的卤水被抽出地表后人们采取就让其待在原地的方法顺其自然地晒干形成钾盐,而随着卤水的排放流动,竟形成了天然的水渠。

  而提炼钾盐剩余的废水,就顺着天然的水渠汇聚在罗布泊底部地势低洼的地方。但由于罗布泊土壤的渗透能力强,为了留住抽上来的卤水,人们在钾盐矿区域设置了专门的蓄水池。

  并且在蓄水池底覆盖了薄膜防止卤水下渗。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水便再次汇聚成为了湖泊,面积甚至达到一万多平方公里,并逐渐呈扩大趋势。

  罗布泊的钾盐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看似毫无生机的罗布泊,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丰富的钾矿盐资源呢?其实地质学家在起初发现罗布泊的钾盐矿时也感到十分惊讶,经研究发现了罗布泊形成钾盐的合理性。

  首先,罗布泊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湖泊,大量水资源的聚集给钾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地理环境。这是因为钾元素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特性使其能够稳定停留在各种流动液体之中。

  而罗布泊由于地势低洼,曾经有大量发源于周边群山的河流汇入罗布泊。水资源只进不出,而水中存留的大量的钾元素也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停留在此地,逐渐堆积形成钾盐矿。

  在罗布泊的水资源逐渐干涸的过程之中,地表浅水层和卤水层的水逐渐蒸发,大量钾盐析出地表,从而富集,也变得更容易被人开采。

  大量开采钾矿会破坏罗布泊的地质结构吗?

  罗布泊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钾盐矿开采基地,吸引了许多开采部门前去开采作业。从2000年起,新疆自治区就成立了罗布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的生产钾肥。

  这使罗布泊成为了我国第一大钾肥生产基地,截止如今已经生产销售了两千万吨左右的钾肥。而罗布泊表层被抽出来的卤水越多,也就代表着地底的卤水层越少。

  于是不乏有人担心,按照这样的开采速度,罗布泊的地质结构不会塌陷吗?事实上,但凡是开采活动都会对罗布泊的地质结构造成影响,但“抛开剂量谈毒性”不可取。

  目前人们对罗布泊的开采程度并不会对其地质结构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大自然有一定的净化修复能力。

  当地下卤水层被人为开采抽出的时候,根据渗透压原理,其他地质层的液体也会从高往低流,填充卤水层的空缺。

  不过,如果过度地进行开采,钾盐矿最终还是会干枯,变成一堆无法继续开采的死矿,造成永久性损失。

  钾盐矿

  而国家也十分重视对罗布泊钾盐矿的开采和治理,进行有节制的开采,以保证矿区的动态平衡。

  而同为钾盐矿开采地的青海察尔汗盐湖,因为独特的“盐花”景观和一座横贯南北的盐桥等壮美绚烂如同仙境的景观,已经开发为察尔汗盐湖国家公园,发展其旅游业的经济价值。

  青海察尔汗盐湖的发展方向也不失为盐湖价值的开发多了一种新的启示。

  “盐花”景观

  结语

  罗布泊钾盐矿的发现,不仅挽救了这座荒芜的死亡之地,还为我国缓解了钾肥不足依赖进口的资源问题。随着钾肥生产量的不断提高,在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在国际钾肥市场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罗布泊由曾经的繁荣到后来的荒芜,再到如今因钾盐矿而焕发出来的新的生机。都离不开人与自然之间需要维持的某种微妙的平衡感。

  而罗布泊辛酸的发展史也正启示着我们人类对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态度,如果自然资源被破坏,那么人类的文明也会随之消耗殆尽。因此,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