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日格勒河是陈巴尔虎旗的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水,她就仿佛是草原上一条盘旋的玉娇龙,每天在草原上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妩媚身姿。 莫日格勒河河水并不宽阔,如果不是汛期,最宽处也不过五六米宽窄。因为她是由涌泉的汇聚形成的,并且她所经过的区域多是杳无人烟的山地、草原,所以河水很是洁净,是完全没有经过污染的水源,她的心灵,晶莹而又圣洁。 当你负手站在草原上看着莫日格勒河潺潺的流水,你会觉得心态平和,有一种温婉的感觉,这种感觉与你面临大海,面临江河湖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你看到这天地间悠悠的流水,你会觉得仿佛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在心底流淌,你会感觉到一种少女的娴静。
你看它,顺流逆流,对流倒流,往往返返,迂回曲折,顾盼留连,忘情的抚弄着草原的肌肤,全部流程几乎都是在弯曲的流动中完成的.如诗的婉约韵律,如画的飘逸线条,如歌的跳跃音符,如书法的酣畅墨意. 莫日格勒河之曲,却纯粹是大自然的天工造化,没有一点儿斧凿之处,
是真正的原生态景观. 莫日格勒河之美,的的确确令每一位亲临者动心动情,但它之所以令人们喜爱和迷恋的原因,还并非仅止于此,更由于在它那清澈的涓涓之水中,流淌着一个美好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莫日格勒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缺水草原,草不旺畜不兴,牧民生活非常困苦,有一年,又偏偏遇上干旱,导致大批牲畜死亡,许多牧民不得不远走他乡逃生. 一位
名字叫莫日格勒的蒙古族姑娘,目睹此情此景心急如焚,发誓要去大兴安岭山林里,寻找传说中的神泉,引水回乡,解救家乡的苦难. 经过无数个昼夜的艰难跋涉,莫日格勒终于走上了高高的兴安岭,可是历尽艰辛的她,寻遍了崇山
在古文献中,这里被称作“鞑靼”,居住着蒙古人的先祖,公元7世纪,当李世民建立了强大的唐朝,鞑靼人还生活在原始社会。然而到了南宋时期,这里成了成吉思汗起家的地方,离恩和不远的根河湿地,有个马蹄状的小岛,被当地人视作是大汗的马留下的足迹。恩和以及相邻的室韦迄今还保留着大大小小的蒙古城遗址10余座。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额尔古纳河被划定为中俄边界,但在这个条约签订之前,俄国人已经越过额尔古纳河在南岸放牧、开垦、淘金了。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人撤离了他们的军队,拆除了军事堡垒,但数千淘金人员依然活跃在中国的领土上。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更多的俄国人涌入中国境内,与此同时,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省份的“闯关东”者逐渐来到此地,其中的大部分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在两个民族聚居的一百多年间,许多俄罗斯姑娘成了中国淘金工人的妻子。此外,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许多在俄国的中国移民也携带着他们的俄罗斯妻子回到国内,定居在恩和乡及其附近的土地上。?
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这里居住的是典型的俄式木砌房子“木刻椤”。这里大部分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到异国风情。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它开始只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
《旧唐书》:“室韦,我唐有九部焉”。
室韦虽小,但历史久远。早在隋、唐时期,蒙古室韦部落就在这里过着游牧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清光绪34年(1908年),设吉拉林治局,管理行政事务;民国9年(1920年)中华民国在这里设置室韦县。19世纪末,沙俄贵族、资本家拥进我国开矿、经商,俄国农民也越境打草,并定居下来;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的贫困农民也来这里采金、伐木、打猎。许多华俄青年男女结成夫妻,生男育女,逐渐形成了华俄后裔。
近年来,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及浓郁的俄罗斯生活特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旅游者,特别是“俄罗斯民族之家”家庭游,让客人大开眼界,深受旅游者的欢迎,在这里你可以吃到正宗的列巴,主人还会热情地教你同他们一起打列巴,吃到主人自己腌制的俄罗斯酸黄瓜,鱼子酱、自酿的红豆酒,洗俄罗斯式桑拿,真正体验俄罗斯传统的家庭生活习惯。夏天、秋天主人还会带着你一起上山采摘野果、蘑菇,到河边钓鱼,如果遇到俄罗斯传统的巴斯克节,游客可以和当地俄罗斯人一起拉着手风琴,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歌曲,跳起欢快的俄罗斯舞蹈。
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位于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的奥洛奇村仅一河之隔,是我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全乡俄罗斯居民有1700多人,占总人口的42%,这里的俄罗斯居民大多是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老一代人精通俄语,至今仍然保留着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个中国魅力名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