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美食 >

长安十二“食”辰,品唐朝美食

条评论

长安十二“食”辰,品唐朝美食

宏大严整的建筑群,舒展平远的青砖屋顶,映入眼眸的竹帘红窗,犹抱琵琶未遮面的歌姬,在一首李白《清平乐》“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温婉悠长的曲调中,揭开了唐代繁华街市、胡汉混居的千年盛景。

随着镜头推进,身着圆领袍衫街边男子揭开了篮筐里的白纱布,排列整齐的饼随着一声“胡饼”的叫卖声,便开启了长安十二时辰的美食之旅。水盆羊肉、手抓羊肉、胡饼、火晶柿子等等,无不代表着唐代的饮食文化符号。那么,我们一起品味唐朝美食文化之旅吧。

看长安十二“食”辰,品唐朝美食文化

 

水盆羊肉与手抓羊肉

水盆羊肉是一种以羊腩肉为主要食材的美食,也是陕西著名的传统小吃,汤鲜肉嫩,食用时多配烧饼同吃;手抓羊肉一种将羊肉煮熟后用手抓食的传统食物,这种做法羊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在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片段:由雷佳音饰演的“死囚”不良帅张小敬,在回到市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水盆羊肉,刚吃完一碗水盆羊肉的张小敬端起碗说:“伙计,再给我来份水盆羊肉,两份羊肉啊”。为什么唐朝的羊肉饮食达到了鼎盛时期呢?其实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看长安十二“食”辰,品唐朝美食文化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在饮食结构上上承隋朝,再加上唐朝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放的民族文化融合,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使得唐朝的饮食文化愈加丰富。翻阅历史记载,不难发现,其实原本早在秦汉时期,猪肉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到了魏晋南北朝一方面由于草原民族进入中原促进民族融合,另一方面由于猪饲养业的减少而羊饲养业增加,使得羊肉在饮食结构中的地位上升,魏晋南北朝养羊业的发展给唐朝的羊肉饮食繁荣奠定了发展基础。

在唐朝的养羊业发展中,一大部分是朝廷养殖并且设置了养殖机构,像太仆寺、监牧都是管理畜牧业的主要机构,这也为唐朝羊肉饮食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在《唐六典》中记载:“沙苑监,掌牧养陇右诸牧牛羊,以供其宴会祭祀及尚食所用”,意思就是唐太仆寺所属有沙苑监养牛羊专门供宴会、祭祀及食用,可见唐朝朝廷对于朝廷祭祀及食用食物的重视,也证明羊肉当时在唐朝饮食中的重要地位;还有一部分是普通民众养殖,而民众养殖又分为一般家庭小规模养殖和专业的养羊户,在《旧唐书》中《杜伏威传》篇幅记载:“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公祏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其中“公祏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说明当时在唐朝普通民众的家庭也是养羊的,印证唐朝养羊业的普遍性。

看长安十二“食”辰,品唐朝美食文化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的皇室盛行喜羊肉饮食风气。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崇尚突厥风俗,在皇宫中说突厥语、穿突厥服装,建突厥部落,并亲手将煮熟的羊肉用佩刀割下来大口咀嚼。《次柳氏旧闻》记载:“肃宗为太子时,尝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上顾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在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宗徐举饼啖之,上甚悦,谓太子曰:"福当如是爱惜“,讲的是唐肃宗作为太子时,陪同唐玄宗吃羊腿的故事,均可说明当时在唐朝皇室对于羊肉的喜爱。

羊肉在唐朝的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上到皇亲贵族,还是下到平民百姓,羊肉饮食深受大家的喜爱,那么在羊肉烹饪方法上也是丰富多样的。据史书记载,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所谓"烧尾宴",据《封氏闻见录》记载,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级,同僚、朋友及亲友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款待来宾,名为烧尾,并把这类筵宴成为"烧尾宴"。"烧尾宴"记录中关于羊肉的的做法像“五生盘“、“格食“、“羊皮花丝”等等,还有像武则天所喜爱的“珍郎”,长安十二时辰中我们所看到的“水盆羊肉”、手抓羊肉等等。

无论是唐朝羊肉饮食文化在上承历史原因,还是在唐朝在羊肉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都可以看到羊肉饮食文化对唐人深远的影响。

看长安十二“食”辰,品唐朝美食文化

 

胡饼

一种在面饼上撒上芝麻放入炉中烤制的美食。大约是在汉代班超通西域时传来,到了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吃胡饼成为了当时特具代表性的美食。根据文献《旧唐书》中记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像《通鉴》、《湘素杂诗》等等均有关于胡饼的记载。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寄胡麻饼与杨万州》的诗中“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来描写胡饼的“面脆油香”。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多次出现胡饼的镜头,在第一集开场镜头中长安闹市身着圆领袍衫街边男子揭开了篮筐里胡饼,旅贲军旅帅崔器在长兄崔六郎的灵堂含泪接过侍从递上的一个胡饼,由此可见胡饼在当时的流行盛况,也说明在唐朝的饮食结构中主食—面食占据了主导地位。

至今在西安的饮食当中,虽然丰富多样,但是面食依然占据了主导位置,像BiángBiáng面,臊子面等等特色面食文化,可见面食文化影响深远。

看长安十二“食”辰,品唐朝美食文化

 

 

火晶柿子

一种软化后色泽红艳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的柿子。根据历史记载,火晶柿子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历史文献《上林赋》、《图经本草》都有描写关于火晶柿子的历史记载,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更有《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对火晶柿子红透后的描写。现如今火晶柿子早已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作为标志性的特产,随着社会演变,火晶柿子的吃法也丰富多样,当地将火晶柿子做成柿饼,将熟透的火晶柿子拌面粉烙成柿面饼,就成了特产点心。盛世繁华的长安城,饮食文化展现着唐朝时代的文化特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唐朝,饮食文化不仅仅对于唐朝人影响深刻,也对于后人依然产生深远的影响,至今西安的小吃以其多样性、丰富性、庞杂性闻名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