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花,摇曳在风尘中
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
能抚慰 我内心的寂寞"
八十年代的香港是一个让人回味的年代,上天好像极其偏爱那个年代,"大众情人"王祖贤、"美的典范"关之琳,"东南亚第一美女"林青霞,"香港传奇巨星"张国荣······
除此之外,你一定还知道一个人"香港的女儿"---梅艳芳。
命运悲惨,未知歌女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阿姐出生在香港旺角的一户贫困的渔民家里,父亲早逝,家中还有两兄一姐,其母覃美金独自抚养四个孩子长大,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生活开销。
当时的梅母只靠经营着一家破旧的歌舞团---"锦霞"歌舞团,来勉强维持生计。母亲重男轻女,家境困窘,当时年仅四岁半的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便首次登台,在香港荔园游乐场登台表演。
只是,没想到这一演就是一生。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后,姐妹俩就白日里念书,晚上去唱歌。
遇到没有客人点她俩唱歌的时候,姐妹俩就去当个小服务生,去挨桌倒茶。聪明的姐妹俩还会顺便问问有没有客人想要点他们两姐妹来唱歌。
如果碰巧有"豪气的"客人点了歌,她们就能拿到一部分酬劳,用来补贴家用。
有时忙起来,姐妹俩便需要在好几个戏院之间赶场,在那个年代,香港还不是很开放,两个小不点儿穿着花花绿绿的演出服来来回回地赶公交时常常会收到一圈人的白眼和指指点点。
当时的歌手还不叫歌手,叫歌女。虽然只有一字不同,但早已千差万别。
歌女在当时是个地位十分低下的职业。尽管人们都非常喜欢听歌,但都对这个行业的女孩子们十分鄙夷。但凡女孩儿,一旦进入了歌厅,便会沦为周围人嘲笑的对象,没有人会去尊重他们。
时光流转,渐渐长大的梅艳芳和姐姐模样越来越俊俏,嗓音也越发地吸引人,梅妈在姐妹俩身上看到了一线"商机"。
于是在梅艳芳年仅11岁时就把姐妹俩送进了歌舞厅,将两个身世清白的姑娘变成了实打实的歌女。
香港当时还很乱,夜总会更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沼泽,一旦进去就意味着梅艳芳和姐姐要就此改变,正式和简单的曾经挥手告别。
陪酒、借机揩油、以追求之名来占便宜,年仅十几岁的姐妹俩不仅每天要唱歌,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调戏。
有一天,梅艳芳又遇到一个男人调戏她,但是就在这时,一个高大帅气的男人站了出来,保护了梅艳芳。
后来,这个男人成了阿姐的继父。
姐妹俩满怀欣喜的认为这个男人以后会撑起这个风雨飘零的家庭,可谁曾想,这个男人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他不仅脾气很坏,瞧不起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还经常用言语侮辱伤害幼小的姐妹俩的心灵。"赔钱货""不要脸""滚出这个家"这类难听的话,她们早已习以为常。
在外唱歌要遭到众人的鄙视与白眼,在家又会受到冷言冷语。年幼的艳芳和爱芳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断挣扎着,只为了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
这段童年的经历在阿姐的内心留下了无法治愈的伤痛。多年之后,阿姐受访时曾表示:
"我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唯一有遗憾的就是童年。"
不仅仅是童年,步入中学的梅艳芳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孩子们的消息总是灵通的,同学们都知道了梅艳芳和姐姐在歌厅当歌女的事。于是,梅艳芳和姐姐在学校里也呆不下去了,到了后来,她和姐姐都退了学。
自此,她们都被生活剥夺了读书的权利。可幸运的是,阿姐的善良、正义都未被拿去。
后来的这段经历被阿姐唱了出来,这首歌叫《歌之女》,歌中这样写道:
"我记起当天的一个小歌女她身躯很瘦小,我记起她于不高档那一区共戏班唱些古老调,旧戏院永都不满座她照演以歌止肚饿,旧戏衫远观不错纵近观穿破多。"
成名之路,音乐时代
1982年,一曲《风的季节》吹进了人们的心扉,吹动了华星唱片公司签约的心。阿姐也凭借这首歌夺得了香港歌唱大赛的冠军,成功签约并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正式踏入歌坛。
可谁知道,磨难远没有结束。
这张专辑中,阿姐以青春的邻家小妹形象示人。可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阿姐以前在歌厅当歌女的事情也被大众扒出,甚至还有无良媒体造谣说阿姐有吸毒史,所以才会骨瘦如柴。
谁都不愿被提及过去的不堪。阿姐面对这些质疑,日渐消沉,借酒消愁。
但还好,华星唱片公司的负责人苏孝良独具慧眼,还是想继续捧红阿姐。这次苏孝良下了功夫,特意为阿姐找来了张国荣的形象设计师刘培基,重新为阿姐定制形象。
正如阿姐曾说过的那样:
“人生风雨无常,不要因为一场雨把自己溺毙”
当时的香港都流行用大头照来当专辑,刘培基则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一张远景照片作为阿姐的专辑封面。
饱经风霜,这张《赤色梅艳芳》终于一炮而红,一经发行就拿下了五白金的销量。
两年后的新专辑《梅艳芳》中,刘培基更是反其道而行之,将梅艳芳的长发剪掉,短发、西装、墨镜、衬衫,梅艳芳从形象上就开始转变为歌坛"大姐大"。
这次形象同样大获全胜,阿姐骨子里的豪爽也被彻底激发出来。
之后的几年,阿姐在事业上高歌猛进。"香港最受欢迎女歌手""专辑销量惊人""香港红馆连开28场演唱会"拿奖拿到手软的阿姐创造了香港乐坛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非科班出身,屡创佳绩
除了音乐,阿姐在影坛也占有一席之地。
没有经过科班培训的阿姐,初入影坛,便靠《缘分》拿下金像奖的最佳女配。
《胭脂扣》横扫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金龙奖、亚太影展,一跃成为四料影后。
从此,风华绝代,形容的是张国荣,也是梅艳芳。
《半生缘》中对曼璐一角的准确拿捏;《男人四十》中平淡细腻的内心刻画;《钟无艳》中昏庸好色的齐宣王……
饰演角色的跨度之大以及影片类型的多样化(文艺片、喜剧片、武侠动作片)都颠覆了阿姐在听众中的传统形象,她把不同角色的不同性格、不同情境之下的情感都拿捏地恰到好处。
角色最好的不是去演,而是去"出演"。
阿姐性子里的义气豪迈,侠骨柔情都无一不在电影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个影评人曾说过一句话:
"在周星驰的所有电影里,女主角几乎都是陪衬他的"
而只有阿姐,在和周星驰搭戏时毫不逊色。
就连周星驰本人也对梅艳芳的演技赞不绝口:
"梅艳芳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演艺天才"。
这在《审死官》和《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里便得到了证实。
阿姐是不可多得的演艺天才,也是出了名的专业。
但是阿姐有个毛病,就是爱迟到。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在拍摄《半生缘》的时候,整整迟到了8个小时,全组人包括大导演许鞍华,都在现场等着她。
可在这部影片获奖时,许鞍华却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虽然梅艳芳迟到了8个小时,不过她演的非常棒,所以下次她再迟到8个小时,我还会找她演。"
除了许鞍华,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大腕都对梅艳芳这样"纵容"。为了让阿姐演一场戏,他们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花时间去等。
这是阿姐作为"天才演员"所享有的"特权",又何尝不是阿姐自身的人格魅力。
可惜的是,阿姐一生只出演过一部电视剧《香江花月夜》。剧中阿姐本色出演,饰演一名遭遇曲折的歌女。如果不是单只这一部电视剧,那么阿姐在电视剧方面也一定会有更出彩的表现。
坎坷情史,终身未嫁
事业上阿姐算混的风生水起,但是在感情路上阿姐却步履维艰。
近藤真彦:年少的欢喜
阿姐的初恋,在20岁那年。
1983年,阿姐去往日本参加东京音乐节,在这里邂逅了日本歌手近藤真彦。
情窦初开的少女被近藤真彦俊朗的外形所吸引,内心的小鹿便开始乱撞。可惜,这次行程太过匆忙,俩人根本没有过多的交际。
也许是缘分未尽,第二年,在一次酒会上,俩人再度重逢。
当友人向近藤真彦介绍阿姐时,久经情场的近藤真彦说:
"我去年已经认识她了。"
对于一个还未涉足情场,仅二十年华的阿姐来说,这句话打开了她早已蠢蠢欲动的心扉。
这一夜,他们在舞池跳着舞,近藤真彦悄悄凑近阿姐的耳朵:
"我可以吻你吗?”
还未涉足感情的阿姐迅速害羞了起来,只能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回复面前这个让自己心动的男人:
"嗯"
临别的时候,近藤真彦将自己的领带针送给梅艳芳,并借这个机会乘机约阿姐明日一起逛街。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阿姐还有很多工作,于是便不舍的飞回了香港。
距离在俩人之间并不是问题,离别之后,俩人天天电话聊天。
半个月后,阿姐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对于男友的想念,只身飞往日本。
在俩人相恋的一年时间里,阿姐主动飞往日本七次,可近藤真彦却连一次都没有飞往香港过。
阿姐渐渐心生不满,但她却故作大方,唯恐一个不小心失去这个男人。在这段感情里,阿姐爱得卑微。
后来,一些风言风语传到了阿姐的耳中。原来近藤真彦在日本还有另外一个女朋友,是日本女星"中森明菜"。
阿姐不愿相信,反复跑去向自己的男友确认,但近藤真彦始终对此否认,但流言却不曾断绝过。
流言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会一点一滴的侵蚀你的内心,然后改变一些东西,瓦解一些东西。
最终,俩人还是分了手,结束了这段已有一年之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