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条评论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最近,郑爽曾经拒绝张艺谋电影邀约一事上了热搜,广大吃瓜群众惊掉了下巴:“什么,她敢拒绝老谋子的邀请?”

其实,拒绝张艺谋的女星不止郑爽一个,巩俐、章子怡都因为档期原因拒绝过他,面对不如意,张艺谋曾在节目上心平气和地回应:“我选择你出演我的电影,你觉得不合适或者没时间可以不来,但我下次遇到合适的剧本与角色,我还会邀请你。”

没有一拍两散,也没有盛气凌人,张艺谋云淡风轻地诉说着这一切,这是一个知名导演拥有的气度,更是我们世俗之人拥有的风骨。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毕竟,凡人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哪能事事顺心呢?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如意,我们的俗世生活也有炊烟。

这不是张艺谋第一次展示他的“素质”了,早在《十三邀》节目里,面对许知远的提问,张艺谋开诚布公:“我就是个俗人,没有王家卫导演的天赋,就是靠勤奋拍戏,你们高抬我了。”

卸下“国师”的光环,撇下“华语片第一导演”的身份,俗里俗气的张艺谋,更让我们接受与喜爱。

只是,张艺谋究竟“俗”在哪儿?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世俗

很多人以为张艺谋是个文艺青年,儒雅又有范儿,其实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那一年,张艺谋前往陕西乾县,插队三年。无非春种秋耘,夏收冬藏,他闲时便去修水利,忙着便帮忙收割庄稼,几十个人住一孔窑,一干就是百十天。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就在这种传承几千年的耕作活动中,张艺谋见到了为活着而劳动的农民,也尝到了贫穷的滋味。这为他以后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太量素材。

“百年大计,农为本”只有农民才是我们世俗生活的掌舵者,唯有学会世俗生活,我们才能体验中国最平凡的那一群人的生存状态,更加吃苦耐劳。

三年的农民生活也反过来哺育了张艺谋,直到如今,张艺谋在公众场合露面,不化妆,不掩饰皱纹,衣服清一色的黑色调,简单又寒酸。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把我放到人堆里,你不一定认识我。”

而他与莫言的相见,颇具一番传奇。

当年莫言创作的小说《红高粱家族》问世,便引起了很多导演的兴趣,他们想翻拍这部小说,前后好几位导演与莫言商讨合作事宜,但莫言都默不作声,似乎不大满意。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张艺谋也看到了这本小说,爱不释手,生怕版权被别人抢先,他立刻从山西跑到北京来找莫言,结果坐电车的时候还把脚夹坏了,鲜血淋漓。

两人第一次见面,莫言就震撼了,眼前的张艺谋晒得黝黑,穿得也很破烂,活脱脱一个农民装扮,脚还在滴血,惨淡至极。

莫言后来回忆说:“我当时见他第一眼,以为是我们社的生产队长,俗的没法再俗了。”

莫言竟然有了好感,他问了张艺谋好多关于农民与土地的问题,老谋子对答如流。

要知道,之前来的那几批导演,不是衣冠楚楚就是风度翩翩,聊得也是苏联文学与诗歌散文,曲高和寡,他们都是精英阶层,哪里受过黑土地的苦?所以莫言不满意。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莫言是个彻头彻尾的农民,他的创作也是以国家最朴实平凡的农民为对象,坐而论道,与农民生活完全脱节的知识分子,没法真正领悟他文字里的厚重与真实。

莫言请张艺谋吃饭,直接现做的馅饼儿,张艺谋连咬带嚼给吞了,一点没有精英导演挑三拣四的样子,莫言大为宽慰:“这个人够世俗,也真正懂我们农民。”

莫言当即决定把《红高粱家族》的改编权交给张艺谋,而且给了张艺谋极大的自主权:“你改我放心,你自己发挥吧。”

而张艺谋,也因为《红高粱》电影一炮而红,奠定了华语电影一哥的身份。

世俗不是庸俗,而是让我们更加接地气,毕竟大部分人都喜欢吃五谷杂粮的“俗人”,而不是躲在深山老林里的“仙人”。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通俗

当了导演之后,张艺谋的生活越来越忙碌了,但是无论多忙,他一定会去拍戏现场给演员讲戏,一句又一句叮嘱,一遍又一遍示范。

相比起陈凯歌导演的讲戏方式,张艺谋表现有些异类,因为陈凯歌只给演员一个大体的表演框架,其余的由演员自己发挥。

但张艺谋亲力亲为,小到一个细微表情,大到一段剧情梗概,他都要详细讲给演员听。

演员不懂,他就换个角度讲给演员听,直至演员彻底领悟。

记者不解,采访张艺谋,老谋子这么回答:“演戏其实是比较虚的,一大叠剧本放在演员面前,如何演出故事剧情与梗概,只有导演心知肚明,所以导演要不厌其烦地将情节、要求讲给演员听,一定要通俗易懂,千万不要讲似是而非的东西,否则会增加拍摄成本。”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邓超曾经说过:“听张导讲戏是一种幸福,不管多难的戏,他只要一讲,都变得简单,我们也都懂。”

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张艺谋接到一个任务,主导奥运会开幕式并集中体现中国文化。

经过慎重考虑,张艺谋将开幕式分为四部分:欢迎仪式、文艺演出、运动员入场、点燃圣火。

最重要的是文艺演出部分,它要集中体现华夏五千年文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是个不小挑战。

最后,张艺谋将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时间压缩到一个小时内,报告出来的时候,舆论哗然:“为什么就让我们表演一小时,太少了。”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张艺谋解释说:“奥运会开幕式的观众不止十三亿的中国人,还有数不清的外国人,很多特色文化只有我们自己才懂,外国人是不会懂的。”

“我们要表达的主旨就两个‘我们是谁’、‘我们和你们是一家人’,砍去旁枝末节与晦涩难懂的部分,我们的表演就显得通俗易懂,这样外国人能看懂,全世界的年轻人也能看懂。”

简洁又大方,通俗又唯美,那一届的奥运会震撼了全世界,自改革开放以后,外国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国,就是从张艺谋主导的奥运会开幕式开始的。

张艺谋曾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我最难导的电影,但是我无怨无悔。”

因为在张艺谋眼里,电影的核心是观众,一旦知道了观众是我们的核心,我们就要想办法把电影变得通俗。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超俗

现在张艺谋已经70岁了,知天命的年纪,历经岁月磨炼的他更显得“俗气”。

在他执导的全新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里,因操作疏忽,后台彩排时的音频曝光,音频内容有些异类,张艺谋首先单刀直入,确定演出要坚持全新的概念:“要很纯粹的高冷的表演,怎么高怎么冷怎么来。”

但瞬即话锋一转,张导开始自黑模式:“本来他们要进来看团体操,进来准备看人海,进来准备看红黄蓝绿,我现在这个符号目前是跟庸俗挂钩的。”

网友忍不住调侃道:“老谋子真的心大啊!说自己与庸俗挂钩,够自嘲。”

尘世中,我们都是边做俗人,边自嘲。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曾经,张艺谋去平遥电影宫授课,近千名影迷在外面排起了长龙。

只为一睹大师风采,当他听到有些影迷凌晨四五点就来排队时,老谋子一脸惊叹:“我的天,跟去医院挂号一样,你们确定是来看我这个病恹恹的老头子的?”

张艺谋幽默的功底,可见一斑。

这样有才能又可爱的张艺谋,谁人不爱呢?在网友投票的“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评选中,张艺谋霸占排行榜第一,热度远远超过了后面的陈凯歌与冯小刚。

原来世俗之人一样可以超凡脱俗,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所谓超俗,就是平凡有了岁月堆积的锤炼,产生质变的飞跃,变成了不平凡,这时候世俗之人也变成了超俗之人。

走下“国师”神坛的张艺谋,究竟有多“俗”?

 

钱钟书说,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但在我眼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做个俗人。

只有做个俗人,我们才能知世俗,通世俗,终不俗。